酱油

中伏除病根,吃三叶,喝三茶,按三穴,秋冬


软件开发求职招聘交流微信群 http://www.lvyouxfnet.com/48386.html

“初伏防中暑,中伏除病根,末伏躲老虎。”

中伏,和头伏、末伏不一样,此时,“三伏养生”到了最关键的时刻,是“除病根”的最佳时节!

中伏时节,气高温闷热,且是雷阵雨最多,易挟湿。

暑湿之气乘虚而入,最易使人心气亏耗,尤其老人、儿童、体虚气弱者,往往会引发苦夏、中暑等病。

很多“病根儿”,都是中伏天落下的,所以,此时养生,十分重要!

中伏除病根,吃三叶,喝三茶,按三穴,秋冬少生病,更健康!

中伏除病根,吃三叶

吃:薄荷叶——清凉又解暑

中伏,是三伏中,气温最高的时节,此时,适合吃点薄荷叶。

薄荷叶,味辛,性凉,归肺、肝经,清香升散,具有疏风散热,清头目,利咽喉,解郁之效。

清清凉凉的薄荷叶,能消除夏日的火气与胃肠郁闷。

煮绿豆汤的时候,加点薄荷叶,这样熬出来的绿豆汤,喝起来真的沁人心脾。

另外,可以把薄荷熬水,放冰箱备用,然后榨果汁的时候,添加点薄荷水,也是不错的选择。

吃:藿香叶——防中暑

炎夏,预防中暑,藿香正气水,绝对是少不了的。

其实,可以把藿香作为香料来使用,藿香芳香化浊,和中止呕,发表解暑,还有杀菌祛湿功能。

平时在烧菜时,加点藿香叶,可以有效预防中暑,又增加了卤菜的香味,一举两得。

吃:荷叶——消暑增食欲

荷叶,性味苦涩,平,归肝、脾、胃、心经。有清暑利湿、升发清阳、凉血止血等功效。

荷叶的清香,非常诱人,伏天食用可以增加食欲。

也可以用来做绿豆汤,跟薄荷叶一样,煮绿豆汤时放一点,增强消暑功能。

中伏除病根,喝三茶

中伏时节,湿热重,当饮伏茶,来清热解*,解暑降温。

伏茶,顾名思义,是三伏天喝的茶。

一般是由金银花、淡竹叶、夏枯草、甘草等草药煮茶饮用,有清凉祛暑的作用。

多喝热茶,还可以解暑消渴,促进排汗散热,达到防暑、祛湿之效。

喝点伏茶,还有助于体内阴湿外泄,有助于“冬病夏治”,为秋冬健康打好基础。

中伏时节,适合喝三杯茶,给身体解暑降温的同时,还有助于身体健康。

喝:蒲公英五方草茶,健脾祛湿

中伏,闷热潮湿,人体还容易被湿邪侵袭,此时,就需要祛暑、祛湿。

可以自己动手,做杯健脾祛湿茶饮,每天喝一杯,有助于去除体内湿气。

材料:蒲公英根、赤小豆、薏苡仁、淡竹叶、五方草、槐花、芡实、绿茶

做法:

1、野生蒲公英根洗净,切段,烘炒制成茶,备用;

2、赤小豆、薏苡仁,炒熟,备用;

3、淡竹叶洗净,炒制成茶,备用;

4、五方草,洗净晒干,备用;

5、槐花、绿茶、炒制成茶,备用;

6、取蒲公英根0.7g、赤小豆1.7g、薏苡仁0.7g、淡竹叶0.2g、五方草0.1g、槐花0.1g、芡实0.3g、绿茶0.2g,全部碾碎,做成茶包即可。

喝:荷叶苦丁茶,排*“泄旧病”

中伏,是排*“泄旧病”的最佳时节。

暑湿积聚,出汗可以泄出体内的暑湿、热气、寒气,可以泄掉病邪。

此时,泡上一杯荷叶苦丁茶,帮助身体排出*素,为秋冬健康打好基础。

材料:蒲公英叶、荷叶、小叶苦丁

做法:

1、蒲公英叶子,清净,沥水,切成小段,用锅烘干炒制成干茶,备用!

2、新鲜的荷叶,洗净,沥水,撕碎成小片,用锅烘干炒制成干茶,备用!

3、新鲜的小苦丁叶,清净,沥水,切成小段,用锅烘干炒制成干茶,备用!

4、取蒲公英叶、荷叶、小苦丁叶,按照2:1:1的比例,直接泡水喝,即可!

喝:紫苏生姜饮,芳香植物,消暑散寒

中伏天气闷热,很多人喜欢吃冷饮,吹空调来降温,不住不觉间,会导致寒湿入体,容易留下病根。

此时,泡上一杯芳香茶饮,可以消暑散寒,助力身体健康。

材料:紫苏叶、生姜、陈皮,冰糖

做法:

1、紫苏叶、陈皮,清洗干净;

2、生姜切丝,备用;

3、三者同煮,加入冰糖调味,即可饮用!

中伏除病根,按三穴,秋冬少生病,更健康!

《内经》有云:“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

意思是说,阳气之于人,就好比太阳之于自然,自然界没有太阳就没有生命,人没有阳气就会减寿。

阳气衰弱会减寿,所以,中伏时节,一定要注意保护身体的阳气,为秋冬健康打好基础,不留病根,少生病,更健康。

此时,不妨经常按摩三大固阳要穴,可以帮助身体护住阳气。

按:气海穴——补气

前部腹部的正中线,肚脐往下1.5寸,即两横指的位置。

平时可以按揉气海穴或者用筷子、笔等,按压住穴位,来回旋转刺激穴位,每次3—5分钟。

按:涌泉穴——振奋阳气

前脚底板左右两块肌肉交汇点,明显凹陷的位置。

用手揉涌泉穴,每次3—5分钟。

涌泉穴是足少阴肾经的第一个穴,肾为生命之本,是阳气的升发之处,所以涌泉是振奋阳气的一个要穴。

按:神阙穴——生命之根

肚脐正中。

平躺,全身放松,双手重叠,以肚脐为中心旋转按揉,顺时针方向由小圈到大圈,然后逆时针方向由大圈到小圈来按摩,按摩时以感觉到胃肠的蠕动为标准。

此外,护阳气,还可以晒晒后背

养背就是养阳,从中医的角度来看,脊背正中间是督脉,总督全身阳气。

人体背部,是很重要的部位,对内脏功能的调节起着重要作用,可调和阴阳,延年益寿。

古人云:“日为阳之精。”

日是阳的精华所在,所以,晒晒后背,是养阳护阳最简单有效的方式之一。

在炎热的中伏,晒后背,尽量选择在傍晚夕阳快落山之前,此时,阳光温和,并不是十分炎热,最适合晒晒后背。

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麻烦联系删除,谢谢!




转载请注明:http://www.dianmandm.com/mdnj/11541.html


冀ICP备2021024884号-8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