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回大地,万物复苏之时,总有数不尽的时令蔬菜引得大家追捧不已。谷雨已过,马上要进入立夏了,而谷雨是春季最后一个节气。而在悠久的历史中,谷雨的习俗习惯在全国各地还是有很多的,但总还是离不开一个“春”字,也就是我们有着悠久历史的“吃春”文化,也有的地方叫做“咬春”的。但在北方地区,尤其是老北京,这个习俗则是谷雨吃香椿。一是取其美好寓意,寄托人们对春天的喜爱和祝福;二是香椿确实营养价值高,深得老百姓喜爱。一句流传千年的民谚:“三月八,吃椿芽儿”可见一斑。
随着种植技术和选种技术地提高,近年来这一时令蔬菜已不是供不应求的状态,也不再是吃不起的贵族蔬菜了。但对于种植者,香椿芽依然是个有着丰厚回报的产业,上市早的可达二三十一斤,大量上市时也能卖几元钱一斤。
细数起来,中国人吃香椿由来已久。早在汉代,曹操就把香椿作为贡品,送给了汉献帝。香椿之美味,征服的又何止汉献帝?到了唐代,每逢谷雨前后,就有快马自亳州出发,驮着一捆香椿,一路飞驰,送往长安。曾经一句“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捧红了一样水果,殊不知,当时的时令香椿也是快马进长安的。
对于喜做美食的人来说,香椿算是不可多得的好菜,凉拌、煎炸、配菜、调味……而从其营养角度去看,它是含有丰富蛋白质、脂肪、糖以及维生素C的楝科植物;就其分布范围来说,可谓遍布我国的大江南北;说起药用价值,可见诸各大医学名著:香椿味苦、性平、无*,有开胃爽神、祛风除湿、止血利气、消火解*、润肤明目以及杀虫的功效,可用于疮疡、脱发、目赤、肺热咳嗽等症,故民间有“常食香椿芽不染病”的说法。而现代医学也证明,香椿能够拥有较强的抑制和杀灭作用。所以说,一种蔬菜能盛行千年必然有其道理的。
作为传统的菜用树种,香椿可以采用种子繁殖、分株法、扦插、埋根。过去人们对于树木惜材,在一边采取嫩芽时,一边修理树木以期长大成材;而在当下,无论大棚栽培还是大面积露天种植,多采用植株矮化处理,以追求更大的产量。接下来,我们就来说说香椿的种植管理技术。
选品种:我国香椿大约有十余个栽培品种,从颜色上可分为红椿和绿椿两大系列。从市场和食用习惯来说,红椿系列最受欢迎。其常见品种有红香椿、褐香椿、黑油椿、红油椿、红芽绿等。而绿椿系列,因其生长快,可作为速生用材树种。
种子繁殖:采种,香椿一般在5到6月开花,果实在10到11月成熟,采种时建议应选择15-30年生的健壮树采集种子,晾干储存。
播种育苗:2-3月进行,首先温水浸种催芽,每亩用种3公斤左右,可产苗-株。也可采取埋根和留根的方法育苗,此外利用根蘖苗以分株的方法也很普遍。
栽植管理:亩栽合理密度以-株为宜。对于当年生植株,5月上旬当苗长到4-6片真叶时,即可按宽窄行定植,宽行80公分,窄行50公分,株距16-50公分;7月上旬当苗长到40-50公分高时摘心,促进矮化栽培,8月中旬再次摘心。对于二年生以上的植株,可通过平茬以达到促进枝杈多发,达到矮化目的。
建议:一般6月下旬平茬为宜,可达到矮化、丛生、多杈、顶芽饱满的效果。5年后,可轮流对植株平茬,每次三分之一,平茬时保留树桩30厘米,以促进生长更多的萌发枝。香椿适宜在中性或弱碱性土壤中生长,香椿是喜湿润又忌涝的树种,雨后应及时排除积水。如果留材为目的,栽植树间距建议在2-3米。
采收:香椿在栽植的第二年,便可采收椿芽,3年以后可形成一定的产量,一般每年每株可产鲜椿芽3公斤左右。
而说起香椿的食用可谓花样繁多,根据不同的地域和个人的口味更是衍化出各种吃法,最常见的有香椿咸菜、香椿拌豆腐、香椿炒鸡蛋、香椿拌鸡丝、油炸椿芽等。而在喜食面食的北方夏至吃面的习俗一直沿袭至今,一碗清清的凉面,再配以切碎的香椿,拌着蒜泥、盐、香油、酱油、味精等佐料,别具风味。
香椿摊鸡蛋:椿芽克,鸡蛋4个,花生油30毫升,盐3克;先把香椿芽摘洗干净,切成碎末,把鸡蛋磕到碗里。放入盐搅拌均匀。锅里放油,倒入鸡蛋液快速翻炒。炒到蛋液成形即可。盛入盘中,即可享用。
特别提醒:香椿芽以谷雨前为佳,应吃早、吃鲜、吃嫩;谷雨后,其纤维老化,口感乏味,营养价值也会大大降低。另香椿为发物,因为它含有较高的亚硝酸盐和硝酸盐,多食易诱使痼疾复发,因此有慢性疾病的人是不可食用的,阴虚的人也不宜食用香椿。
转载请注明:http://www.dianmandm.com/mdly/122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