酱油

财经分析大豆涨价酱油不涨海天味业底气何来


海天味业特别强调,海天酱油全部使用非转基因*豆酿造,不使用脱脂大豆。面对原材料成本压力,海天味业不涨价的底气何来?

新华财经广州12月18日电(记者吕光一闫鹏)17日晚,“酱油 股”海天味业率先打破近日市场热议的调味品行业将涨价传闻,宣布年海天产品不涨价。

年,由于大豆等大宗农副产品价格持续上扬,酱油调味品的原材料成本普遍上升。海天味业特别强调,海天酱油全部使用非转基因*豆酿造,不使用脱脂大豆。面对原材料成本压力,海天味业不涨价的底气何来?

酱油成“酱茅”原材料上涨推高涨价预期

即便今年受疫情影响,海天味业依然保持了稳健的经营业绩。17日,海天味业股价刷新年9月3日盘中高位元/股,总市值约亿元,稳坐调味品行业头把交椅。

上市六年多以来,海天味业良好的表现让它有了“酱茅”——“酱油股中的茅台”的称号。年,海天味业营收98.17亿元。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收.86亿元,同比增长15.26%;净利润45.71亿元,同比增长19.2%。年至年,海天味业归母净利润年均复合增速约20.7%。稳健的经营业绩,让海天味业股价一路走高。

近一个月来,市场对于调味品行业的提价预期强化,主要基于原材料成本上涨的判断。

光大证券分析师叶倩瑜表示,海天味业的成本主要由大豆、白糖、PET和玻璃构成,年占比分别为18%、14%、12%、12%。从近期原材料和包材价格看,成本面临上行压力,市场对调味品板块的提价预期有所强化。下半年养殖需求进一步扩大刺激大豆需求,导致大豆价格不断上涨。酱油原材料主要是国产大豆,国内大豆期货价格自年12月起不断上涨,并从今年9月起有加速上涨趋势。国内大豆期货结算价年初至年12月10日上涨42.8%,自9月低点上涨25.0%。

包材价格方面,根据光大固收团队判断,11月原油价格影响逐步消去,PPI重新进入修复渠道,明年PPI高点对应的时间将是下半年,预计调味品行业包材成本压力持续加大。

民生证券分析师于杰认为,明年包材价格大概率同比上行以及大豆等原料成本确定性处于高位的大背景下,行业成本压力将明显提升。展望年,餐饮店持续好转,需求同比、环比持续修复,预计成本压力将逐步替代销售端压力成为企业考虑的最关键因素。客观存在的成本压力将使得出厂价的调整预期兑现只是时间问题。

三大因素支撑海天味业对冲成本压力

就在券商先后给出研报预测提价后,17日晚间,海天味业公告称,虽然今年酱油调味品生产成本普遍上涨,但年海天产品并无提价计划。若不提价如何消化成本端压力?

海天味业年三季度财报显示,公司净利率为26.79%,同比提升0.91个百分点。而公司的销售费用率由年前三季度的约11.59%下降至年前三季度的约8.20%,同比下降了约3.39个百分点。虽然公司年前三季度的管理费用小幅增长,但由于营业收入增速更快,公司管理费率亦有所下降。可见,费用端下行是公司净利率提升的主要原因,表明公司整体规模效应在加强。

作为调味品领*企业,费用管控对冲成本上行压力的同时,规模化效应、技术实力也进一步降低海天味业的采购成本与制造成本。开源证券分析师张宇光认为,由于海天味业上游原料采购量大,具备一定议价权,合同价格通常低于竞争对手,且供应商会给予一定账期优惠。

此外海天味业表示,酱油发酵生产周期中,非常考验一个企业的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海天味业所累积和拥有的技术能够在生产过程中充分地利用好原材料,从而更好地降低生产制造成本。

同时渠道和市场优势也有利于海天味业以量对冲成本压力。广发证券分析师王永锋认为,调味品渠道黏性强,其中餐饮渠道更强,占比 ,餐饮渠道属性 ,且盈利能力较强。海天在餐饮端布局早,优势明显,目前餐饮渠道占其收入比重的60%。目前从渠道发展程度看,海天渠道发展最成熟,真正实现了全国化,年经销商数量家,仍维持高增长,19年经销商数量较18年增加家,公司渠道在全国范围内下沉至县级市甚至乡镇市场。优质的渠道资源助力企业持续抢占市场份额。

在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看来,海天味业毛利率也可支撑其不提价带来的成本压力。从市场竞争角度而言,海天酱油产品与餐饮、商超渠道绑定较紧,不提价反而更有利于贯彻销售战略,从而实现全年业绩的稳定增长。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




转载请注明:http://www.dianmandm.com/mdfz/11363.html


冀ICP备2021024884号-8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