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心战疫机电云课堂”完美收官
机电工程学院“同心战疫云讲堂”系列学术活动完美收官,本次活动邀请多名教授、青年教师等诸多学术大咖和 学者,为我院师生带来了多场涵盖众多学术领域的学术盛宴。
“同心战疫机电云讲堂”开讲啦!
年1月16日19:00,通过腾讯会议召开“同心战疫机电云讲堂” 期讲座。本次特别邀请了机电工程学院青年基金获得者袁冰博士、齐慧博士为大家带来精彩内容。讲座由机电学院科研院长董皓副教授主持,老师和近三百位研究生参加了本次讲座。
首先,袁冰博士带来了题为“直/斜/人字齿轮副接触性能参数计算方法及系统振动响应预测”的讲座。袁博士从工业应用、接触性能参数计算、系统动力学建模、参数影响规律、齿面修形设计五个方面介绍了各类制造/装配误差和齿面修形对齿轮副接触性能参数和系统振动响应的影响规律。
齐慧博士则深入浅出的讲述了“锂离子如何电动中国”。首先,齐博士从以锂离子电池为基础构建的“电动中国”计划入手,介绍锂离子电池如何帮助我们中国摆脱对化石燃料的依赖。接着,介绍了锂离子电池面临的诸多现实挑战,例如,安全事故时有发生,续航能力有限,能量密度提升已接近上限。 ,她与大家讨论了锂离子的未来发展趋势。
本次讲座内容丰富,重点突出,生动有趣,为老师和研究生搭建了相互交流与学习的平台。
“同心战疫机电云讲堂”第二期讲座
年1月18日19:00召开“同心战疫机电云讲堂”第二期讲座。本次特别邀请了机电工程学院青年基金获得者张耿博士、邱博博士为大家带来精彩内容。机电学院老师和近三百名研究生参加了本次讲座。
首先,张耿博士带来了题为“科研素养的提升——以多孔陶瓷3D打印创新研究为例”的精彩讲座。张耿博士在讲座中融入思*元素,向研究生同学们介绍如何提升自身科研素养。内容丰富有趣,令人印象深刻。邱博博士的题为“ZTA/高铬铸铁宏观复合材料的制备及组织性能研究”报告向同学们介绍了作为战略性新材料之一的陶瓷颗粒增强金属基抗磨复合材料,已经成为未来抗磨材料及大型抗磨零件制造领域的发展方向之一,重点介绍此方法制备的ZTA/HCCI复合材料的组织性能以及界面行为。此次讲座为老师和研究生搭建了相互交流与学习的平台,大家纷纷表示受益匪浅。
“同心战疫机电云讲堂”第三期讲座
年1月20日19:00召开“同心战疫机电云讲堂”第三期讲座。本次特别邀请了机电工程学院青年教师张传运博士、申秀美博士为大家带来精彩内容。机电学院老师和两百余位研究生参加了本次讲座。
首先,张传运博士带来了题为“深窄槽电解铣削关键技术”的精彩讲座。张传运博士的报告重点介绍电解铣削加工方法的研究思路和优缺点,对流场进行建模仿真分析,优化深窄槽电解铣削加工技术。
申秀美博士报告的题目为“雷达的概念及应用现状分析”。她通过播放“雷达兵成立70周年”的宣传片为开篇,向同学们介绍了雷达概念及分类、雷达的发展史、相控阵雷达、国内雷达应用的现状,让参会的同学对这一领域有了一定的了解。此次讲座为老师和研究生搭建了相互交流的平台,提供了互相学习的宝贵机会!
科技工作部、机电工程学院联合举办“同心战疫机电云讲堂”科研专场讲座
年1月22日14:30,科技工作部、机电工程学院共同组织召开了“同心战疫机电云讲堂”科研专场讲座。本次特别邀请了机电工程学院杜虎兵教授为大家带来精彩内容。机电学院老师和两百余位研究生参加了本次讲座。会议由机电工程学院副院长董皓主持。
杜虎兵教授围绕光学三维成像技术在工业检测,质量监控,生物医疗,娱乐等许多领域的应用展开生动有趣的讲解,首先介绍了莫尔轮廓术是FPP的典型代表,针对莫尔技术研究的基本情况和原理进行了讲述,其次,分析了发展高灵敏度莫尔轮廓术的关键技术和存在的问题。 ,结合系统标定、相位提取、相位去包裹等关键技术,展示高灵敏度杜莫尔轮廓术的研究工作,并介绍本项研究工作后续开展的思路。此次讲座为老师和研究生搭建了相互交流的平台,提供了互相学习的宝贵机会!
“同心战疫机电云讲堂”第四期讲座
年1月22日19:00召开“同心战疫机电云讲堂”第四期讲座。本次特别邀请了机电工程学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获得者闫正虎博士、青年教师薛坤博士为大家带来精彩内容。机电学院老师和两百余位研究生参加了本次讲座。
闫正虎博士带来了题为“铣削过程动力学建模与时域稳定性分析”的精彩讲座。闫正虎博士的报告重点介绍如何在铣削之前进行稳定性预测,以避免颤振的发生并能为工艺参数的选取提供指导。
薛坤博士报告的题目为“基于电磁超材料的雷达隐身技术研究”。主要对几种不同类型的超材料雷达隐身材料的工作原理和设计方法做出介绍。此次讲座为老师和研究生搭建了相互交流的平台,提供了互相学习的宝贵机会!
“同心战疫机电云讲堂”第五期讲座
年1月24日19:00召开“同心战疫机电云讲堂”第五期讲座。本次特别邀请了机电工程学院青年教师王沁博士、刘锡尧博士为大家带来精彩内容。机电学院老师和两百余位研究生参加了本次讲座。
王沁博士带来有关“大学生创新与学科竞赛经验分享”的讲座。学科竞赛是大学生开展创新实践活动的重要渠道,王沁博士通过分享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科研团队在近几年的竞赛经验,为同学们打开了创新思维,更好地适应未来科研和工作中的挑战提供了一些建议。
刘锡尧博士报告的题目为“固体自润滑技术研究及应用”。固体自润滑技术在航空、航天、船舶等领域广泛应用,可有效解决真空、高温、重载等极端工况下机械零部件的摩擦磨损问题。刘博士在报告中简述了固体自润滑技术的主要发展方向,并总结了课题组近年来的主要研究结果。
此次讲座为老师和研究生搭建了相互交流的平台,提供了互相学习的宝贵机会!
“同心战疫机电云讲堂”完美收官!
年1月26日19:00召开“同心战疫机电云讲堂”第六期讲座。本次特别邀请了机电工程学院青年教师王思蛟博士、赵柏涵博士为大家带来精彩内容。机电学院老师和两百余位研究生参加了本次讲座。
王思蛟博士的讲座题为“奇特的生物电鳗-仿生叩开绿色能源的未来”。王博士的讲座由一种以短暂放电而闻名的鱼类——电鳗引出,在讲座中着重介绍了这种高放电量且可循环的绿色“电源”的原理,并探讨了人类是否可以利用电鳗发电的机理制造出高效绿色发电器件。
赵柏涵博士讲座的题目为“数字化加工-测量一体化技术”。赵博士首先介绍了数字化加工-测量一体化技术的内涵、研究意义及热点;接着,以大规格渐开线圆柱齿轮磨削精度的测量为例,讲解数控机床集成在机测量系统的工作原理、系统组成、关键技术等内容; ,结合智能制造阐述数字化加工-测量一体化技术的发展趋势。
放假不停学
“同心战疫机电云讲堂”
为机电工程学院学生带来学术盛宴
让我们静候开学再次相遇
END
文图
孙凌
编辑
余成林
审核
侯思雨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dianmandm.com/mdnj/106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