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伴随着一帘风雨,我们迎来了今年的小暑。关于小暑的风俗有那些呢?一起来看一下。一:小暑有三候。一候温风至。小暑时节,大地上不再有一丝凉风,所有的风中都带着热浪,铺天盖地热的让人无处藏身。二候蟋蟀居宇。小暑节气的时候,由于天气炎热,蟋蟀也离开了田野,到庭院的墙角下以避暑热。《诗经》中就曾这样描述: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这里所说的八月,应该就是农历的六月。三候鹰始鸷。在这一节气里,老鹰因为地面温度太高,也只好多在清凉的高空活动。所以元稹才会在《咏廿四气诗·小暑六月节》中写道:倏忽温风至,因循小暑来。竹喧先觉雨,山暗已闻雷。户牖深青霭,阶庭长绿苔。鹰鹯新习学,蟋蟀莫相催。由此可见,古人对时间空间的感受是多么细致认真,细草微风,虫唧鸟鸣,处处都应该顺应天时,交接自然。二:小暑的风俗。首先在民间有小暑食新的风俗。人们将新收割的稻谷碾成米做成香喷喷的米饭,用来祭祀五谷大神和祖先,然后人人吃尝新酒,表达对丰收的喜悦感恩。正像民谣里唱的那样:六月六接姑娘,新麦饼羊肉汤。小暑食新,食的不仅是一年中的新麦新谷,更是是一份感恩今天,憧憬明天的心情。其次,小暑有晒伏的风俗。相传农历六月六是龙宫晒龙袍的日子。因为这一天气温最高,也是日照时间最长,阳光辐射最强的日子。所以家家户户都会不约而同选择在这一天晒伏。将久存箱柜里的衣服晾出来暴晒,以去潮去湿、防霉防蛀。扫尽过往的坏心情,展望美好的明天。另外在小暑有的地方还有将百索子撂上屋的风俗。相传天上的牛郎织女被银河分割在两岸,一年中只有”七月初七”这一天可以相会。但在他们中间却横阻着一条银河,又没有渡船,怎么办呢?所以六月六这一天,天下的儿童都要将端午节戴在手上、脚上的“百索子”撂上屋,让喜鹊衔去,在银河上架起一座像彩虹一样美丽的桥,让牛郎织女相会。这一风俗,表达了人们对美好团圆,甜甜美美的生活的向往和期盼。三:小暑的食俗。首先,头伏吃饺子。民间一直有俗语说: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伏日里,人们往往食欲不振,比常日消瘦,谓之“苦夏”。而在炎炎夏日,食欲不振的日子里,来一盘新鲜美味的饺子恰恰能让人开胃解馋,大快朵颐。其次,小暑吃三宝。所谓三宝,指的是夏天最常见的三种食物:*鳝、蜜汁藕、绿豆芽。*鳝是三宝中的第一宝,民间历来有有“小暑*鳝赛人参”之说,鳝鱼味美有营养,可以除风湿、强筋骨。小暑吃藕也是民间常见的饮食习惯,鲜藕可以清热去火、健脾开胃。在炎炎夏日,精心烹制一道绿豆芽,既可以清热解*,又能食欲大开,何乐而不为呢?除此之外,在小暑时节喝莲子银耳汤,也可以清热健胃、安心养神。最后,小暑还有吃三花三叶三豆三果的习俗。三花指的是:金银花、菊花和百合花;三叶指的是:荷叶、淡竹叶和薄荷叶。此三花三叶适合冲泡成茶,是消暑佳品。三豆指的是:绿豆、赤小豆和黑豆,多食此三豆,不仅可以清热除暑、健脾利湿,还能祛痘除痱子。三果指的是:西瓜、苦瓜和冬瓜。炎炎夏日,一边吃着香甜的西瓜,一边絮絮家常,是何等的惬意悠闲。
转载请注明:http://www.dianmandm.com/mdms/130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