酱油

冲泡是竹叶香,壶煮是枣香,这是一饼善变的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百家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在这样一个暖冬的午后,温煦的阳光照在身上,有融融的暖意。

微风拂过窗外的玉兰树,硕大的叶片在风中摇曳,轻晃间,洒下一地的阳光,像一叶叶的碎金子。

透过叶片的缝隙,可以看到被筛成丝缕的阳光,无遮无拦地洒下来,有灵动的美好。

窗台上一盆海棠,不知道什么时候被哪阵风吹到虎尾兰的花盆里,下一阵雨就长一阵,几天不见,居然长出了油嫩嫩的似小儿巴掌大的叶片,阳光照耀下,油绿油绿的色泽,泛着肥美的光,像极了太姥山上那些茶树的叶片。

这种天气,充满了岁月静好的谧静,适合喝一杯安静的茶。

昨天写,荒野冬片叶脉厚硬而虬劲,它的叶语是:原谅我一生不羁放纵爱自由。

小妖说这也是她的心语。

这也是李麻花的心声。

村姑陈却与她们不同,区区在下鄙人喜欢的,是一生一世一双人,宁静致远,淡泊明志。

这种心境,果真适合喝一泡来自年的荒野冬片。

烧水泡一碗,在满屋子的竹叶香里,感受老苏。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荒野冬片品鉴日记

第1冲:洗茶、闻香。

用滚烫的开水注入冬片,再盖上盖子,倒出茶汤。用倒出的茶汤,充分洗刷茶杯,公道杯。

这一冲不喝,但可以闻香。

盖碗顶盖上的香气,是极浓郁的干荷叶、干粽子叶、干竹叶的香气。如雨后的竹林,干燥的落叶与湿润的空气交杂间,一片生机。

第1冲的汤色,呈牙色,由于叶片还在沉睡,尚未醒来,滚烫的汤水只能浸出它们的表层色。

汤水晶莹,如玉碗盛来琥珀光般的清透质感。

友情提醒:冬片叶子老,干度极高,易碎,呼吁看官们一定要使用茶滤,否则会喝到满嘴的碎片,影响汤感哦。

第2冲:滚水注入,有响亮的“刺啦”声,是干透的叶片与滚水接触时的脆响。

揭开盖碗,浓郁的干竹叶香袭来,直接而劲道,中人欲醉。仿佛身居竹林七贤呆过的那片竹海,落山风吹来,枝随风动,竹香飘扬。

汤水稠滑,像果浆般滑下喉咙,只余凉凉的薄荷感,如余韵般留在喉间。

第3冲:滚水注入时,依旧有明亮的“刺啦”声,表明茶叶干度十分达标,也表明茶叶尚未被全然浸润。仍然有大量的养分未曾释放。

揭开盖碗,依然是浓烈的干竹叶香扑面而来,令人想起老苏的那首词“竹杖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竹叶、粽叶(箬竹叶),在荒野冬片里轮番上阵,它们的香气十分接近,是属于禾本科植物的标志性香气。

也许,白茶树所属的山茶科,与竹子所属的禾本科,有一些相近的亲缘关系?

汤水是稠滑的,对舌面有很强的包裹感,浆感十足,令人舍不得咽下,只想多含在嘴里一会儿,多感受这温润的触感。

第4冲:干茶被滚水冲泡时的“刺啦”声仍旧明显,大有满清十大酷刑的意味,令人听声音而心生不忍。

盖上依旧竹叶香浓郁,闻来令人心旷神怡,看来嵇康阮籍对竹林的迷恋,不是没有道理。

老苏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想是深得竹之三味了。

竹被喻为“四君子”之一,喝着这竹叶香满杯的荒野冬片,村姑陈感觉自己也变得有名士范儿起来。

汤水颜色加深了一些,变成赤金色。稠滑度与上一泡持平,看来下一泡,要略微坐杯了。

第5冲:滚水注入时,仍然有“刺啦”声,但较前几冲,声音明显小了许多,没那么响亮了。当是茶叶在渐渐被水浸润,失了脆性,便小了声音。

本冲坐杯10秒。汤色转为琥珀色,晶莹剔透如水晶石。

顶盖上的香气微微有了变化,依然是竹叶系的,但却多了一丝被雨水浸泡后的干竹叶的气味,想来叶内的湿度,在连续多次冲泡后,正在加强,连带地让香气有了转化。

水中的香气,还是浓郁的竹叶香。汤感温柔敦厚,微有岁月的沧桑感,是30岁的郭靖,蓉儿叫他往东,便不会往西。

第6冲:坐杯30秒。香气浑厚了些,不复初时明朗的竹叶香。想来是因为逐渐浸透的关系。如同一朵盛开的花,淋了水,香气自然不如干燥时高扬。

但也正因为这种湿润度,让香气被水汽阻在了叶细胞里,从而延缓了香气的挥发,让高扬的香气变得低沉,落到水中,成了落水香。

汤水稠度依然极重,但滑感弱了些,是多次冲泡后的自然衰落。

第7冲:坐杯30秒。盖香更淡了,有淡竹叶的香气,在鼻端盘旋。从这一冲开始,冷却后的香气,比热香,更加迷人。这就是与热情主动的美人相比,冷美人更加诱人犯罪之处吧。

冷却后的盖香,是清冽的,像数九寒天的清晨,起来往树林子里走一趟,所感受到的那种清冷的植物芳香。

冷却后的茶汤,竹叶香依旧明显,含一口在嘴里,细啜几口,有一种坐拥整片竹林的霸气。

稠滑度下降了许多,但叶片仍然半白半透,还有一半的叶片,细胞并未被水浸润,再坐杯一冲,该煮了。

第8冲:坐杯2分钟。

盖香上,竹叶片又弱了许多,都落到了水里。

汤色渐淡,像太阳落下之后的天空,微微的一丝鱼肚白,犹自在挣扎着对白天的思念。

水香里,弱下去的竹叶香,提醒着我们,在最初的那一泡,有如何浓郁的竹叶香,在侵袭着我们的喉和舌。

余香未了,一蓑烟雨任平生。

该煮了,对于既是荒野茶,又是冬天粗老叶片的荒野冬片来说,荒野茶的劲道十足、冬片的壮硕,揉合在它身体里,基因中,成为了独一无二的不羁——滚烫的开水只能烫出我2/3的口感,余下的,除非把我拿去煮,沸三沸,才能尽情享受我全部的美好。

荒野冬片就是那颗铜豌豆,除了最后那一煮,还真的没有别的办法,能令它全部释放。

第9冲:煮茶。

开火,烧水,水沸,投进冲泡了8泡的荒野冬片叶底。

再沸,出汤。

汤色橙红,亮晶晶,汤感柔和,绵软,竹叶香明显,香气高扬,舌感十分温柔。

第10冲:煮茶。

第9冲煮好的茶喝完之后,倒入滚开水,约毫升,继续煮,沸后,出汤。

这一次,奇怪的事发生了,村姑陈和李麻花,居然喝到了枣香!真的是枣香!!

好神奇的事情。

马上打电话给S师傅,他也超级惊讶,他没有煮过冬片,故没有感受过冬片的枣香。

我们仨在电话里为了这个煮出来的枣香,像三个孩子,惊喜了半天。

荒野冬片的枣香,跟蝶恋花的枣香,又自不同。

蝶恋花是泡红枣的枣香,而荒野冬片的枣香,是蒸红枣皮的枣香。

两种枣香,不同的风情,同样迷醉了我们。

把荒野冬片煮出枣香,简直是意外中的意外,惊奇中的惊喜。

后来又试煮了一次,果然也煮出了枣香来。

李麻花推断,是不是越粗老的白茶,压饼后,越容易出枣香呢?

对于这个李尔摩斯的推断,村姑陈不置可否,未来,还要多检验,多实验,多论证,才能下结论。

在年的1月初,喝采自年11月,压自年秋季的荒野冬片。

抛开结尾时令人惊喜的枣香,单论前面冲泡时,那股子浓浓的竹叶香,就十分令人迷醉了。

喝的时候一直在想竹林七贤,想老苏的竹杖芒鞋,想那些宁可无酒肉不可无竹的士大夫。

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

竹之所以成为四君子之一,当是它的清冷,高洁,刚直。

然,我更喜欢竹的向上精神,唯有不停生长,节节高升,才不负韶华。

喝尽了好茶,准备要去祭五脏神了。看,我还是个大俗人,雅不了几分钟,就恢复了俗的本质

放一首李太白的偶像谢眺的《咏竹》诗,送给辛苦看文的诸位看官们,愿你们都拥有竹一样的高洁品性,和竹一般节节高升的气运。

窗前一丛竹,清翠独言奇。

南条交北叶,新笋杂故枝。

月光疏已密,风声起复垂。

青扈飞不碍,*口独相窥。

但恨从风箨,根株长相离。

版权声明:本文归小陈茶事村姑陈原创撰写,任何媒体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欢迎茶友们转发至朋友圈。




转载请注明:http://www.dianmandm.com/mdms/11632.html


冀ICP备2021024884号-8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