酱油

如何正确区分明前茶雨前茶春茶,夏茶,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百家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到了5月底,春白茶全体成员都已粉墨登场。最早采摘的白毫银针,最晚采摘的春寿眉,逐个亮相,让人拍手叫绝。

部分茶友,早已沉浸在春白茶的鲜爽与芬芳当中,感受着春白茶那馥郁而的香气。

不醉亦沉迷。

不过有的茶友,却多了几分烦恼。

林姓茶友,最近想到附近的茶城选购一些春白茶,但看到店家标注的名称,却让人无从下手。

众所周知,春白茶可分三大类。

同一年份,有白毫银针、白牡丹、春寿眉。这是常见的分类项。但掌柜却不按照套路出牌,标榜上“明前茶”、“雨前茶”。

茶友一看,难免迷糊。

白茶里的“明前茶”、“雨前茶”到底指的是什么茶,它们有什么区别,该如何辨别?我适合喝什么样的白茶?

细聊后,从掌柜嘴里又蹦出了些许陌生的称呼。

“春茶”、“夏茶”、“秋茶”……都属于白茶的它们,又该怎么区分?

要区分这些概念,也不难,从它们的特色入手即可。

搞懂定义,自然能让喝茶更加明朗,要区分它们,自然是水到渠成。

《2》

明前茶

何为“明前”?

即清明之前。

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为清明,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因此得名。

而明前茶,指的就是清明节前采摘的白茶。

为何要称之为明前茶?这与二十四节气密切关联。

即便是在机器化的社会里,许多机器早已替代了人工劳力,提高了产量。

但二十四节气的智慧,却无法取代。

这是数千年来,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并且经得起时代的考验。

而清明节,对于农耕而言,是一大重要的节气。

清明一到,气温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点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

而在白茶采制方面,清明节亦是以重要的风水岭。

在我国大部分的产茶区,清明节前气温普遍较低,在太姥山高山地区,清明节前还要穿轻羽绒才能御寒。

春寒料峭,清明节前气温低,回温慢,茶树生长速度较慢,发芽数量有限,能达到采摘标准的产量很少。

在六大茶类中,明前茶无一例外有“明前茶,贵如油”的说法。

物以稀为贵,采摘量少,自然彰显出价格不菲。

绿茶中的明前茶,更是老茶餮味蕾所追崇的那抹鲜爽。

白茶之中,若按采摘时间划分,清明节前,采摘的是白毫银针、等级较高的白牡丹等。

《3》

雨前茶

雨前茶,与二十四节气相对应,是春季里 一个节气——谷雨。

据载,清明后十五日,斗指辰,为谷雨。

“清明断雪,谷雨断霜”,谷雨是春季 一个节气,谷雨节气的到来意味着寒潮天气基本结束,气温回升加快,大大有利于谷类农作物的生长。

正好清明连谷雨,水润万物,雨生百谷,春和景明,清净明洁。

与清明节前的低温相比,谷雨时节,气温有所攀升。随着谷雨节气到来的,还有较多的降水。

气温回升的谷雨节,茶树的生长时间更为充足。

并且,充沛的降水,高山地区的云雾,都能滋润茶树,给予茶树生长所需的水分。

春雨贵如油。

浸润在雾气中的茶树,从叶到茎再到根部,都能补充水分,确保细胞内液的丰富,从而让白茶拥有莹润的汤感。

在清明后到谷雨前,太姥山高山地区,主要是采摘白牡丹以及等级较高的春寿眉。

并且在谷雨节这天,还会根据天气状况,定制谷雨茶。

如年的谷雨节,天气格外给力。

晨起时分,山间雾气缭绕。到了接近正午是否,阳光普照。趁着天气晴朗,S师傅号召采茶工们,抓紧时间,采下了谷雨茶。

今年的谷雨茶,也未曾让人失望。

在刚收到成品茶时,喝的时候,就感受到了馥郁的花香。

从 冲,到第三冲,感受到的每种香型,都不一样。从广玉兰的清甜香气,到槐花的馥郁甜香,再到晚玉兰中正平和的花香……

可见谷雨前的好天气,没有白费。

《4》

春茶

所谓春茶,是整个春茶季所产白茶的总称。

此处,就包含明前茶、雨前茶的概念。

春茶,就像是一个大宅院,里面有大房、二房、三房。派系清晰,但又不可分割。

了解春茶,我们可从几个方面入手。

1.产茶品类

春季,是白茶产出最丰富的一个季节,它涵盖了国标内所规定的所有品种。

以芽头为原料制作的白毫银针。

一芽一二叶特征突出的白牡丹。

一芽三四叶,芽叶连枝的春寿眉。

它们都是春季的常驻嘉宾。

2.白茶特色

既然是春季里所产的白茶,这三类茶,都拥有春茶的共性。

其一,颜色以绿色为主。

从外观入手,三种春白茶,都是绿色系。只是因为采摘时气温高度不一,茶叶中的叶绿素含量高低有所差别,故而显示出的绿色,有深浅变化。

白毫银针,是翠绿色,多了几分鲜嫩。

白牡丹,绿色更深一些。似初夏时节的竹叶,嫩绿之中,多了几分深绿。

春寿眉,颜色更深沉,多数是墨绿色。

其二,花香馥郁。

花香,是春季赐予春白茶的 特色。

三种春白茶,香型都不一样。白毫银针的花香,清雅。白牡丹的花香,馥郁。春寿眉的花香,清甜。

总有一种花香,能满足你的喝茶需求。

其三,是鲜爽。

这是丰富茶氨酸的能力,它的存在,可为春茶提供最为丰富的鲜爽感。这类鲜爽感,在三类白茶中,最为突出。

从白毫银针开始,到春寿眉结束,一经沸水冲泡后,汤水里的鲜爽感,分分钟炸裂。

知晓这些特点,方便我们选购。

《4》

夏茶

通常我们所定义的夏茶,指的是夏季采摘的白茶。

但到了夏季,一般并不采摘夏茶。

原因有三。

其一,夏季高温下,白茶品质并不好。

民间素有“茶到立夏一夜粗”的说法。

意思是说,夏茶新梢生长迅速,但很容易老化。茶叶中的 酸、维生素的含量明显减少,花青素、咖啡碱、茶多酚含量明显增加,味显苦涩。

相比春茶的鲜爽,秋茶的香甜,夏茶可以说是没有丝毫的竞争优势。

在风味方面,并不能得到茶友的青睐。

久而久之,夏茶就淡出采摘舞台。

其二,夏季高温天气,制茶人工成本高。

在四季农耕中,夏季怕是最让人苦恼的一个季节。

高温天气下,劳作成本高。正午时分,只能找个地方避暑。

辛苦了一个春茶季的制茶师、采茶工们,多会选择在夏季休息,恢复体力,静待秋茶的到来。

在外界综合条件,以及白茶自身条件欠佳的情况下,夏季的茶园,无人采摘。

而夏茶,在市面上可谓难觅踪影。

《5》

秋茶

秋茶,是白茶中做容易遭受误解的一类。

而误解的原因,也很简单。

一是秋寿眉产量高。

产量高,自然在价格方面,就无法像白毫银针一样,能卖出个好价钱。

而人们又深信“一分钱一分货”的理论,自然会误解秋寿眉,它的品质不好。

有一个福大的老师,来村姑陈家做客。

泡了白茶给他喝。

他抿了一口就不喝了,给他介绍白茶的香气口感,他说,白茶我家里很多的,茶农都一麻袋一麻袋地送到我家里来。

言下之意,大家懂的。

二是秋寿眉外观粗犷。

相较于春茶的精制,秋寿眉俨然一派大老粗,五大三粗的模样,多数人会觉得这茶,不咋地。

在这一外观的误导下,秋寿眉就少了几分阳春白雪的味道。

张爱玲说:“人生三恨:一恨海棠无香,二恨鲥鱼多刺,三恨红楼梦未完。”

而村姑陈,则恨秋寿眉外观,太过粗犷。

但这并不影响秋茶的江湖地位,并且秋茶,它还有不可替代的优势。

秋寿眉的特点之一就是:平价。它是一款谁都能收得起的茶。

秋寿眉拥有大多数人都能接受的口感。

秋寿眉适合不会使用盖碗的群体们,秋寿眉它任劳任怨任折腾,你坐杯,它也不会苦涩。

秋寿眉,它压饼后,容易转化出果香。

这四个优势,让人再也无法忽视它的存在。

要辨别秋寿眉,并不难。它有着和春白茶截然不同的外观。

秋寿眉外观,有两大特色。

1.梗粗叶大

不论是立秋寿眉、白露寿眉,还是寒露寿眉,它的外观,和春茶相比,无一例外有着叶片大、茶梗长的特点。

2.颜色五彩

秋茶的另一特色,就是它的叶片颜色丰富。迷彩色,是秋茶的标配。

与春茶的绿白二色相比,秋茶颜色更具戏剧性。

抓住这两大特色,可轻松区分秋茶与春茶。

《6》

白茶怎么区分明前茶、雨前茶、春茶,夏茶,秋茶?

我们可从定义入手。

明前茶,指的是清明节前采摘的白茶,主要采摘白毫银针,等级较高的白牡丹。

雨前茶,则是清明节后,谷雨节前采摘的白茶,以白牡丹和等级较高的春寿眉居多。

至于春茶、夏茶、秋茶,则是季节的划分。

夏茶,因品质本身的短板,逐步淡出采摘大幕。在白茶舞台下,留下春茶与秋茶平分秋色。

了解定义后,更重要的是要知晓不同阶段的白茶特色。

如此一来,自然能轻松区分这五个概念。

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 有味是清欢。

欢迎


转载请注明:http://www.dianmandm.com/mdms/11451.html


冀ICP备2021024884号-8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