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阵子,刘德华在演唱会上失声而含泪终止演唱会一事,引起了热议。有些粉丝非常失望,因为特地搭飞机到场看演唱会,结果刘德华只唱了3首就因失声而终止了演唱会;有些粉丝则力挺刘德华的举措。一时间,微博上许多明星如任达华、古巨基、舒淇、杨丞琳、*都力挺刘德华。
歌手失声,其实并非孤例。同为四大天王的张学友就曾数度在现场演出中失声,陈奕迅、周杰伦、蔡依林、林俊杰也都有过失声的经历。歌手原是凡人,他们本无异于常人的声带,却需要不断地开唱消耗自己的体力,这些失声案例大概也侧面反映了歌手频繁开唱的畸形商业现象。而在这些商业现象背后,刘德华却始终以敬业著称,让许多人赞叹不已。
刘德华早年是香港TVB演员,后在周润发推荐下出演《投奔怒海》,因而走红。在电影方面,刘德华拍过的电影不计其数,《旺角卡门》、《五亿探长雷洛传》、《暗战》、《无间道》、《门徒》、《桃姐》,虽然许多人批评刘德华不会演戏,但在香港电影极为卖座的那个年代,刘德华未曾缺席。
在歌唱方面,刘德华因其独特的颤音和深情的歌唱演绎闻名于华语乐坛,与张学友、郭富城、黎明四人并称“四大天王”,风头一时无两。他的经典曲目如如果你是我的传说、来生缘、谢谢你的爱、忘情水、冰雨、男人哭吧不是罪几乎可以说是一代人的回忆。
在这张光鲜亮丽的成绩单背后,是刘德华努力不懈的身影。刘德华曾经在年发表过我是一只牛一曲,此曲收录于《一只牛的异想世界》专辑中。有人在评价这张专辑时表示,刘德华不仅生肖是牛,其敬业和努力的表现更像是一头牛。在年那个百花齐放的年代,可以说已经没有多少人听四大天王的歌了,但这张专辑的12首歌里面却有8首歌的词挂上了刘德华的名字。而事实上,刘德华填的词虽然始终无法展现出什么文学高度,但如果你是我的传说、冰雨、男人哭吧不是罪、笨小孩的词都出自于他的手笔。
从90年代四大天王开始走红至今,说一声“华仔”,无人不知是在说刘德华。大陆艺人潘宥诚更因某次说了一声“华仔”,而被冯德伦反问他“你今年几岁”,足可见刘德华的地位和辈分之大。但当记者问起此事,刘德华不仅为潘宥诚说了话,也维护了冯德伦的脸面,展现了极高的情商。
高情商的刘德华不仅是个人尽皆知的护粉狂魔,还到处都有他助人的影子。林家栋、张卫健、宁浩、王宝强,许多艺人都曾受过刘德华的提携和帮助,才能有今天的表现。乐于助人、高情商、护粉狂魔、热爱工作,刘德华留在大众心中的这个正面形象,说是许多时下明星的典范并不为过。
《刘德华护粉视频》
《网友总结刘德华帮助过的明星》
这种留在大众心里的印象,现在我们都称之为“人设”。从前的艺人人设基本上都比较单一化,如谦虚、温和、说话得体等等。那种凡事不会出错、为人谦和的形象背后,更像是一种不食 烟火的存在,那是一种近乎“神祇”的感觉,所以我们才会说艺人们是“偶像”,也因为这样我们才会对过去的艺人总有一种“大明星”的感觉,倒不是从前的艺人比较红,而只是从前的艺人给人一种高山仰止、遥不可及的距离感而已。现在的艺人也有人设,也还是有所谓“大明星”的感觉,但现在的艺人人设日渐多元化,有人以嘴贱著称,如池子、李诞;有人以心直口快和怼人为乐,如王俊凯、*、林更新;有人以文艺青年自处,如马思纯、靳东;有人以深情款款为人设,如*、薛之谦、吴秀波。
人设这件事,其实就是心理学上说的“人格面具”(thepersona),人格面具一词,由瑞士心理学家荣格(CarlJung)所提出。荣格认为,人格面具是人对外展示的一面,这一面未必是此人的真实性格。每个人可能都不会只有一种人格面具,而这种人格面具保证了人与人之间的良好相处,让人能在工作上得心应手,也在某程度上构成了一些社会规范。[1]
当我们提到人格面具的时候,很多人可能会以为那表示的是虚伪。但这显然忽视了人格上的多面性,一个慷慨的小伙子未必会愿意帮助那些抠门的朋友,一个心地善良的女生在来大姨妈的时候未必想让座予老人,脾气暴躁的孙悟空其实心肠很好,义薄云天的关羽其实刚愎自用,这些例子其实都说明了人格的多面性。“见人说人话,见*说*话”,乍听之下是在贬低一个人的人格,但许多拥有多面人格的人却未必心肠歹*,而那也仅仅说明了人格具有社会性的可能而已。我们的社会在经常批判人格的社会性之余,却又无时无刻地教育我们应更多地涉世。一种米养百种人,我们既要做到与人为善、设身处地,又不能有一丝丝乖离自己原有的性格,那不仅仅是在逻辑上不可能,也会间接影响身心健康。
所以,许多人总能把情感简单地投射到性格相对平面的连续剧人物角色里,甚至能够轻易对艺人们较为平面的人设产生共鸣,就好像他们是我们的邻居或亲朋好友一样。以现在的许多粉丝群众为例,他们在遇到自己的偶像被他人抨击时,除了正面回击他人之外,最常说的通常就是“某某的性格不是这样子的,他私底下经常巴拉巴拉”,这种表述的潜台词其实是“我跟他很熟”。但就算是铁粉,能做的除了到场支持偶像,难道他们还能介入到偶像的私生活不成?
这也是为什么,现代人对于那些“坚定不移支持偶像”的人除了“铁粉”,还制造了“脑残粉”这样一个 贬义的词。所谓“脑残”,指的是那些因某些个人喜好而罔顾他人生命、道德标准甚至逻辑思考的行为。撇开价值判断,这样的行为实则来源于个人对“人格”以及“人格面具”两者范畴上的混淆而已。这种混淆从内来说是基于个人的知识匮乏,从外则是因娱乐经纪公司的人设营销所致。
许多人认为,艺人卖的就是各自的才艺和能力。如果真的是那样,那艺人和街头艺人有何区别?事实上,我们口中的刘德华、张学友、周杰伦就是一个团队,这个团队需要营销、广告设计、词曲创作、造型设计等相关人员,根本不是一个台前艺人可以一手包办的工作。
而人设作为营销艺人的部分,也成了我们喜欢一个艺人的其中一个原因。我们会说刘德华和张学友不同、周杰伦和林俊杰不同、蔡依林和萧亚轩不同,很多时候真的不是像那些学音乐专业的人一样,因为他们他们的音乐风格或是现场唱功,我们很可能仅仅是因为对方的歌好听,人长得好看,关键是品德良好。
明星人设作为营销的一部分,其重要性往往就在于此,我们总以为自己看到了明星艺人们的真实面貌,但我们看到的可能仅仅是他们的局部,而非全部。这就好比我们在新闻节目、纪录片中看到的“事件中心”、“战争的中心”等,这些人事物既然是在节目中看到的,就意味着“我们不在现场”。[2]正如台湾艺人沈玉琳在《奇葩说》里讲的,“任何事只要有摄影机的介入,就未必是真实的”,包括真人秀和某些歌唱类节目的观众。
于是,我们常年感到刘德华和小猪罗志祥是护粉狂魔,薛之谦和林俊杰是“痴心情长剑”,*和周润发天天热心公益。当然,娱乐圈也有许多人设崩塌的例子,如马思纯的独特文学见解到后来的文艺范崩塌,吴秀波的谦谦君子到后来的潜规则女演员,薛之谦、*的深情款款到后来的渣男,杜淳的仗义执言到被网友戏谑的“插刀教”,白百何和陈羽凡、文章和马伊琍模范夫妻的幻灭,突然从神坛跌下来的六小龄童,越来越油腻的周一围和 或许不值得的李诞,这些都是娱乐圈人设崩塌的经典案例。
(向上滑动查看内容)
他们的人设之所以崩塌,倒不一定是团队的营销出了什么问题,而仅仅是个人的价值观和人设上的价值观出入甚大。把娱乐圈艺人打上什么“呆萌小鲜肉”、“国民老公”、“气质女神”的各种标签,也仅仅是一种形象的塑造。[3]所以我们经常看到表面和善的艺人私底下被爆脾气差、对助理无理取闹,表面情深义重的艺人私生活却堪比西门庆。
《网友整理明星耍大牌集锦》
而在这些不完美人设当中,刘德华还算得上是娱乐圈的人设典范。他在各种公开场合的良好品行,在当下这些糟糕人设的围绕下,显得更像是神一般的存在。但刘德华的良好人设背后还是留下了一些更人性化的面貌,如他和朱丽倩被爆出来的爱情长跑,还有梅艳芳和刘德华的暧昧感情。
明星人设实际上是一个消费社会的产物,如同Oppo的广告词“灵动光圈随光变,线索再暗看得见”,又如同特仑苏牛奶的广告词“不是所有牛奶都叫特仑苏”,那是一个容易理解的卖点,而这些卖点之所以存在,是因为消费者的需要,喝牛奶让你感觉更健康了,看杨超越唱歌跳舞让你感觉平凡如你也可以距离梦想不超过一公里,这些都是我们为许多事物买单的原因。所以,身价很高的明星从某个角度来说就是陈列在店家里的商品,任君挑选。[4]明星商品化这件事对许多人也许不中听,但确实是当代消费社会的一个现象。从艺人或球星的角度来说,他们很可能是主动跳槽的;但从娱乐公司或球会的角度来说,他们在买卖这些艺人和球星时,许多时候也享有主动权。
虽说明星人设仅仅是一种形象打造,但这并不是说所有的明星艺人都有意地欺骗大众,毕竟形象包装这种事在每个人身上都能找到,就好像有些本性诚挚的服务业相关人员也经常因为顾客的各种要求而不得不哄骗他们[5]。于是,我们经常听到一些刚出道的歌手会告诉大家,“我想好好唱歌”。可以这么说,在当代这样的一个消费社会,如果真的想纯粹地唱唱歌,也许餐厅驻唱歌手或街头艺人才是 的选择,而不是像明星艺人那样动辄上山下海,无所不能。
作为旁观者,我们并没有要否定艺人的工作或人设营销,更没有要否定许多粉丝对于偶像的支持,只要我们再也不动辄将流行文化(流行音乐、电影、电视剧等)和文艺(文学、艺术等)挂钩。至于那些因为偶像非常努力而为之疯狂的粉丝,只要他们不会因为偶像遭到批评就像疯子一样羞辱他人,基本上支持偶像也没什么不可以的。值得一提的是,这些粉丝们口中“很努力”的偶像如果不是因为男的帅女的美,他们的努力真的会有人看见吗?
参考文献:
[1]详见[美]C.S.霍尔、V.J.诺德贝著;冯川译、陈维*校:《荣格心理学入门》,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年,页48-51。
[2]详见[法]波德里亚(Baudrillard)著;刘成富、全志钢译:《消费社会》,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年,页12。
[3]详见范晓青:“人设崩塌”的传播学解读,《今传媒》年第3期。
[4]详见[德]霍克海默、[德]阿道尔诺著;渠敬东、曹卫东译:《启蒙辩证法--哲学断片》,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年,页。
[5]详见[美]欧文·戈夫曼(ErvingGoffman)著;冯钢译:《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年,页16。
RECOMMEND推荐阅读
犯众怒的蔡健雅:我们真的那么在意一首歌是否原创吗?
“渣男”邱泽:打破了帅就能在娱乐圈大红大紫的铁律
娱乐圈土豪*:他曾经教会了我们恶没有恶报
改编狂魔胡彦斌及其身后的华语乐坛翻唱史
行走的CD林俊杰:唱得到就必然等同于唱得好吗?
如果不是因为难听,我们还能感受到庞麦郎的真诚质朴吗?
希望和能量化身的羽泉倒下了,又有谁能为他们唱一首奔跑呢?
李荣浩的4秒新歌也算是歌?
《无名之辈》:他们想要找的是尊严,可惜尊严不都长这样
放眼望去都是正能量的明星们
SHE和FIR都要散了,你不想知道现在的人都听些什么吗?
最近听了一首歌,胆小者慎入!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夸大了事实却反映了现实
“音乐疯子”华晨宇的满纸荒唐言(下)
“音乐疯子”华晨宇的满纸荒唐言(上)
与古惑仔电影告别的《江湖儿女》
到底什么才是“中国的”说唱?(下)
到底什么才是“中国的”说唱?(上)
柳成枝
赞赏
人赞赏
长按北京中科白殿疯怎么走北京白癜风的有效治疗方法
转载请注明:http://www.dianmandm.com/mdly/34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