酱油

豆豉适度食用对身体有益


当今有一种说法,说泡菜、腌菜含亚硝酸盐太高,对人体的健康不利,经常食用,会使身体得病,比如什么“三高”方面的疾病,甚至会引发癌症。但也有一些人不服气,说我们祖祖辈辈的,都是吃这些东西,尤其是蔬菜的淡季,国人都是靠一些咸菜度日的,怎么不见得大家都得病了?我个人看法是,什么东西都不能过度,比如咸菜确实盐分过高,长期大量食用的确会对身体不利,但完全否定掉这些食品,似乎也不必要如此,尤其很多咸菜非常美味,是下饭、烹饪调味的好帮手,实在不该一概摒弃。

就说说豆豉这种食品,它在我国有非常悠久的历史,而且我们现在普遍使用的酿造酱油的制作跟豆豉有异曲同工之妙呢。

豆豉约创制于春秋战国时期,《楚辞·招*》中就有”大苦咸酸“的记载,根据注释大苦即为豆豉;另有说法认为先秦文献无豆豉之说,当是秦汉之际出现,《史记·货殖列传》始见明确的豆豉记述。咱不计较是初秋战国还是秦汉,都离今两千余年,端的是历史久远,底蕴悠长。

当然,因为风俗习惯不同,各地制作豆豉的方法也略有不同。我老公的祖母做得一手好豆豉,远近闻名,现在都传到我们孙辈手上了,我们都奉其为“家传之宝”。

每年的冬至这天,奶奶会精选优质*豆用凉水浸泡一天。之所以选冬至这一天,据奶奶留下的话,是因为这一天做的东西格外好保存。至于有没有科学依据我就不得而知了。浸泡好的*豆置于锅中,加水刚刚没过*豆,再烧小火焖煮*豆。据说,这里的火候和时间是相当重要的,稍一把握不好,出来的成品味道不好甚至制作失败。*豆要颗颗熟透,但又不能把豆子给煮得软烂散皮。

煮好的豆子盛于竹制的篮子之中,待其完全冷却,盖上棉布,放入柜中,静待豆子发酵。我查了一下资料,这之前的过程,与酿造酱油差不多,只是酱油是将煮熟的豆子裹上炒熟的面粉和麦皮再发酵而已。

这个豆子需要发酵到什么程度,也是很考验做的人的经验的。过度发酵,豆豉不成形,如一坨泥巴,没有口感。发酵不到位,豆豉的味道就会有所欠缺。这个度的把握,很大程度上造成了许多人做的豆豉不好吃。豆子发酵好,就需要将盐炒热晾凉,喜欢吃辣的可以加上辣椒粉,将豆子与盐、辣椒粉拌匀,再将拌好的豆豉放入罐子封存,要吃的时候再拿出来吃,此为湿豆豉;将拌好调料的豆豉晒干,则为干豆豉,可以保存很长时间。过去青*不接的时期,干豆豉为老百姓的饭桌解决了大问题。

老公回忆,奶奶做的豆豉美味极了,是他童年最美好的回忆。做好的豆豉甚至可以代替酱油作为饺子馅的调料,那个香……

其实,豆豉中含有很高的豆激酶,具有很好的溶解血栓的作用;豆豉中含有多种营养素,可以改善肠道菌群;豆豉还可以解诸*、食*;豆豉辛散苦泄性凉,既能透散外邪,又能宣散邪热、除烦。

这样看来,适度使用豆豉对身体其实是有益无害的!但是,脾胃寒凉的人还是注意要少食用哦!




转载请注明:http://www.dianmandm.com/mdly/12494.html


冀ICP备2021024884号-8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