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华国 http://baidianfeng.39.net/a_zhiliao/140810/4445324.html笛子、古筝曲《落花飞》
秋分
年9月22日农历八月廿二
秋分·节气
①秋分至。昼夜均而寒暑平,90天的秋天就过了一半;阳光几乎直射赤道,此日后,北半球昼短夜长;
②秋分后,意味正式进入秋季。气温逐日下降,一场秋雨一场寒,天气一天比一天冷,早晚温差大,要及时添加衣物;
③秋分转为“凉燥”,饮食上多吃一些清润温润的食物,如芝麻、核桃、糯米等;
④天高气爽,适合郊游登山。深秋将至,准备好迎接秋天了吗?
秋分·习俗
秋分是踏秋的正式开始
01秋祭月
秋分曾是传统的“祭月节”。如古有“春祭日,秋祭月”之说。现在的中秋节则是由传统的“祭月节”而来。据考证,最初“祭月节”是定在“秋分”这一天,不过由于这一天在农历八月里的日子每年不同,不一定都有圆月。而祭月无月则是大煞风景的。所以,后来就将“祭月节”由“秋分”调至中秋。
据史书记载,早在周朝,古代帝王就有春分祭日、夏至祭地、秋分祭月、冬至祭天的习俗。其祭祀的场所称为日坛、地坛、月坛、天坛。分设在东南西北四个方向。我国各地至今遗存着许多“拜月坛”、“拜月亭”、“望月楼”的古迹。民间的祭月习俗因地区不同仪式各异。
北京的“月坛”就是明嘉靖年间为皇家祭月修造的。《北京岁华记》记载北京祭月的习俗说:“中秋夜,人家各置月宫符象,符上兔如人立;陈瓜果于庭;饼面绘月宫蟾兔;男女肃拜烧香,旦而焚之。”北京祭月还有一个特别的风俗,就是“惟供月时,男子多不叩拜”,此即民谚所说“男不拜月”。
02吃秋菜
在岭南地区,昔日四邑(现在加上鹤山为五邑)的开平苍城镇的谢姓,有个不成节的习俗,叫做“秋分吃秋菜”。“秋菜”是一种野苋菜,乡人称之为“秋碧蒿”。逢秋分那天,全村人都去采摘秋菜。在田野中搜寻时,多见是嫩绿的,细细棵,约有巴掌那样长短。采回的秋菜一般家里与鱼片“滚汤”,名曰“秋汤”。有顺口溜道:“秋汤灌脏,洗涤肝肠。阖家老少,平安健康。”一年自秋,人们祈求的还是家宅安宁,身壮力健。
野苋菜含有多种营养成分。丰富的胡萝卜素、维生素C有助于增强人体免疫功能,提高人体抗癌作用。炒野苋菜具有情热解*、利尿、止痛、明目的功效,食之可增强抗病、防病能力,健康少病,润肤美容。适用于痢疾、目赤、雀盲、乳痈、痔疮等病症。
实际上,岭南习俗所谓的“秋汤”也是和现在中医学提倡的秋天滋补是一致的,只不过岭南习俗更加典型,有点土生土长的味道,没有上升到中医学理论的高度罢了。
03送秋牛
秋分随之即到,其时便出现挨家送秋牛图的。其图是把二开红纸或*纸印上全年农历节气,还要印上农夫耕田图样,名曰“秋牛图”。送图者都是些民间善言唱者,主要说些秋耕和吉祥不违农时的话,每到一家更是即景生情,见啥说啥,说得主人乐而给钱为止。言词虽随口而出,却句句有韵动听。俗称“说秋”,说秋人便叫“秋官”。
04粘雀子嘴
秋分这一天农民都按习俗放假,每家都要吃汤圆,而且还要把不用包心的汤圆十多个或 十个煮好,用细竹叉扦着置于室外田边地坎,名曰粘雀子嘴,免得雀子来破坏庄稼。
希望用汤圆将麻雀的嘴粘住当然只是农民朋友的美好想象和愿望,不过这其中也说明了一个道理,那就是汤圆的黏性比较大,不易消化,不宜多食。汤圆多以糯米为主原料和其他一些配料制成,糯米性温,味甘,所加配料亦往往是高糖分、高热量之物,在春寒季节少量食用有助于补充身体热能,补虚调血、升阳健脾。但糯米黏滞、难消化,多食容易导致食滞。搭配葱、蒜等辛味食物,可以平衡汤圆的滞缓效果。
05竖蛋
"秋分到,蛋儿俏"。在每一年的春分或者秋分这一天,我国很多地方都会有数以千万计的人在做"竖蛋"试验。挑选一个"身量匀称"的新鲜鸡蛋,轻轻地将它竖放在桌上,失败者虽然多,成功者也不少,竖立起来的蛋儿可谓是好不风光的。
06放风筝
秋分期间还是孩子们放风筝的好时候。尤其是秋分当天。甚至大人们也参与。风筝类别有王字风筝,鲢鱼风筝,眯蛾风筝,雷公虫风筝,月儿光风筝,其大者有两米高,小的也有二、三尺。市场上有卖风筝的,多比较小,适宜于小孩子们玩耍,而大多数还是自己糊的,较大,放时还要相互竞争看哪个的放得高。
秋分·养生
秋分刚好是秋季九十天的中分点。正如春分一样,阳光几乎直射赤道,昼夜时间的长短再次相等,可以说秋分是一个相当特殊的日子。因为秋分节气已经真正进入到秋季,作为昼夜时间相等的节气,人们在养生中也应本着阴阳平衡的规律。
秋分时节养肺6种食物不能少
中医认为,这时自然界的阳气渐收,阴气渐长,景物萧条,空气干燥。由于燥是秋季的主气,而中医自古就有“燥令伤肺”说法,也就是这个时节的人体,极易受燥邪侵袭而伤肺,因此,秋分养生首先得养肺。
秋分吃什么?秋季燥气上升,易伤津液,因此,在饮食上应以滋阴润肺为宜,可适当食用芝麻、糯米、粳米、蜂蜜、枇杷、菠萝、乳品等柔润食物,以益胃生津。另外,多吃豆类等食物,少吃油腻厚味之物。以下几款食物是秋分养生的好食物!
鸭肉1
鸭肉的营养价值很高,适于滋补。但与其他肉类相比,鸭肉性凉,具有滋阴养肺、止咳化痰的作用。其蛋白质含量也比猪肉、牛羊肉要高出20%左右,经常食用可以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而且,鸭肉中的脂肪含量较低,其中不饱和脂肪易被人体消化,可以降低胆固醇,保护心脏。
推荐食谱:山药老鸭煲
原料:鸭子约克、山药克、葱、姜、八角、料酒、盐适量即可。
做法:先将鸭子洗净剁块,山药去皮切块,姜切片,葱切段;鸭肉焯水后,冷水下锅煮,放入葱、姜、八角、料酒;大 0分钟后,待汤表面浮出油花后,放入山药,煮至食材酥软,再加入盐调味即可。
菜花2
菜花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类物质,每克新鲜菜花可为成年人提供一天所需维生素A的75%以上。其维生素C的含量更为突出,每百克可达80毫克,比常见的大白菜、*豆芽菜含量要高3-4倍,比柑桔的含量要多出2倍。中医素来有“色白入肺”之说。秋天是呼吸道感染疾患多发季节,洁白的菜花无疑是一种适时的保健蔬菜。
推荐食谱:菜花烧香菇
原料:菜花克、香菇(干)50克、酱油10克、盐3克、味精2克、大葱2克、白砂糖5克、*酒10克、淀粉(豌豆)8克、胡麻油3克、色拉油20克。
做法:菜花洗净掰成小朵,在开水锅中烫一下,捞出用冷水过凉;香菇用温水泡开,洗净泥沙,去蒂切片;大葱去根洗净切成葱花;淀粉加水适量调匀湿淀粉约15克,备用。锅架旺火上,放油烧热,下葱花炝锅,加入素汤毫升、绍酒、酱油、白糖、精盐、菜花、香菇,烧至汤沸后撇去浮沫,入味后加入味精,然后用湿淀粉勾稀芡,淋入花椒油搅匀即成。
百合3
秋分吃什么?百合是养肺佳品。百合具有润肺止咳的功效,因为百合鲜品含黏液质,能够润燥清热,对于治疗肺燥和肺热咳嗽等症状非常有疗效。以百合为原料而制作的各种饮食,对清肺热都有一定的疗效。百合也有清心润肺、安神定志的功效,失眠的人可以多吃一些。但由于百合偏凉性,胃寒的患者要少用,风寒咳嗽、虚寒出血、脾胃不佳者忌食。
推荐食谱:百合粥
原料:百合粉50克、大米60克、糖适量。
做法:先将百合与米分别淘洗干净,放入锅内,加水,用小火煨煮。等百合与大米熟烂时,加糖适量,即可食用。
银耳4
银耳被称为“穷人的燕窝”,燕窝虽补,但价格昂贵,而银耳无论颜色、口感、功效都和燕窝相似,价格便宜。银耳具有强精、补肾、润肠、益胃、补气、和血、强心、壮身、补脑、提神、美容、嫩肤、延年益寿之功效。银耳中富含天然植物性胶质,具有很好的润肤功效,再加上它的滋阴作用,确为秋季润燥的 补养品。
推荐食谱:银百秋梨羹
原料:银耳10克,百合10克,秋梨1只,冰糖适量。
做法:将秋梨洗净去核切小块,加入水发银耳及百合、冰糖,放入碗中蒸1个小时后,食梨喝汤。
莴笋5
莴笋肉质细嫩,生吃热炒均相宜。常吃莴笋可增强胃液和消化液的分泌,增进胆汁的分泌。莴笋中的钾是钠的27倍,有利于促进排尿,维持水平衡,对高血压和心脏病患者有很大的裨益。莴笋中所含的氟元素,可参与牙釉质和牙本质的形成,参与骨骼的生长。莴笋叶的营养远远高于莴笋茎,因此莴笋叶丢弃不吃,实在是太可惜了。此外,秋季爱患咳嗽的人,多吃莴笋叶还可平咳。
推荐食谱:桃仁莴笋
原料:莴笋克、桃仁20克、盐3克、鸡精2克、香油5克。
做法:将莴笋去皮洗净,切成厚片,在每片中间连刀竖切一个口,使之保持不断,桃仁切成条;坐锅点火放清水,待水开后倒入莴笋片、桃仁焯至变色捞出,过凉待用;把莴笋片中间开口处揿开,将桃仁嵌入莴笋片中,再放入器皿,加入精盐、香油、鸡精拌匀即可。
梨子6
梨是秋季 的润肺食物之一,每天吃一两个梨可有效缓解秋燥。梨子自古被尊为“百果之宗”,有润肺、止咳、消痰、降火等功用。秋燥袭人时,出现口渴、便秘、干咳等症状,或因内热导致烦渴、咳喘及痰*等症状,可多食梨。梨子是解秋燥的圣品,但考虑到梨子性质偏寒,所以体质虚寒、寒咳者不宜生吃梨,必须隔水蒸过、煮汤,或与药材清炖就可。
推荐食谱:川贝冰糖炖梨
原料:川贝、冰糖、梨适量。
做法:梨洗净,从顶部切下梨盖,再用勺子把梨心挖掉,中间加入川贝和几粒冰糖。用刚切好的梨盖,将梨盖好,拿来几根牙签从上往下固定住。将梨放在杯子里或大碗里,加水,放入锅中炖35分钟左右,直至整个梨成透明色即可!
秋分·读诗
秋天,是丰收的季节,也是文人咏诗颂词的时节。“空山新雨后”的沁人心脾,“江清月近人”般的静谧祥和,“轻罗小扇扑流萤”般的轻松……秋天在文人笔下各有特色。
《燕歌行》
魏晋·曹丕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群燕辞旧鹄南翔。
念君客游多思肠,慊慊思归恋故乡,
君何淹留寄他方?
贱妾茕茕守空犊,忧来思君不能忘,
不觉泪下沾衣裳。
援琴鸣弦发清商,明月皎皎照我床,
星汉西流夜未央。
牵牛织女遥相望,尔独何辜限河梁?
《秋风辞》
汉·刘彻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落兮雁南归。
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
泛楼船兮济汾河,横中流兮扬素波。
箫鼓鸣兮发棹歌,欢乐极兮哀情多。
少壮几时兮奈老何!
《秋词二首》
唐·刘禹锡
其一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其二
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
试上高楼清入骨,岂如春色嗾人狂。
《秋风词》
唐·李白
秋风清,秋月明,
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
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
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
长相思兮长相忆,短相思兮无穷极。
早知如此绊人心,何如当初莫相识。
《秋夕》
唐·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山居秋暝》
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宿建德江》
唐·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秋夕》
唐·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登高》
唐·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渔家傲·秋思》
宋·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白发征夫泪。
《秋分后顿凄冷有感》
宋·陆游
今年秋气早,木落不待*。
蟋蟀当在宇,遽已近我床。
况我老当逝,且复小彷徉。
岂无一樽酒,亦有书在傍。
饮酒读古书,慨然想*唐。
耄矣狂未除,谁能药膏肓。
《雨霖铃·寒蝉凄切》
宋·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天净沙·秋思》
元·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代别离·秋窗风雨夕》
清·曹雪芹
秋花惨淡秋草*,耿耿秋灯秋夜长。
已觉秋窗秋不尽,那堪风雨助凄凉!
助秋风雨来何速?惊破秋窗秋梦绿。
抱得秋情不忍眠,自向秋屏移泪烛。
泪烛摇摇爇短檠,牵愁照恨动离情。
谁家秋院无风入?何处秋窗无雨声?
罗衾不奈秋风力,残漏声催秋雨急。
连宵脉脉复飕飕,灯前似伴离人泣。
寒烟小院转萧条,疏竹虚窗时滴沥。
不知风雨几时休,已教泪洒窗纱湿。
▍本平台编辑
转载须注明:“转自:国色天香gstx-”
投稿邮箱:
qq.
转载请注明:http://www.dianmandm.com/mdly/108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