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白癜风医院 http://pf.39.net/bdfyy/bdfyc/150505/4618893.html今天要介绍的这种淡水鱼类,在粤东是很常见的,但由于另一种外来入侵物种的到来,使得它很容易被混淆,也严重挤压了它的生存空间。这就是我今天要讲的弓背青鳉与食蚊鱼的故事。
先来看看下面两张图:
↑弓背青鳉(Oryziascurvinotus)
↑食蚊鱼(Gambusiaaffinis)
从俯视的角度来看,不细加辨别,这两种鱼在常人眼里,基本都认为是同一种,笼而统之,本地俗称“白目埃”。
“白目埃”是上层鱼,一般只在水面觅食,很容易被发现。记得小时候,池塘、溪边,只要有水的地方,常常可以看见“白目埃”在游动。那时候,常常会捞一些回家去养在小瓶子里,可惜它们都比较柔弱,捞的时候稍微受伤就很难养活,尤其是弓背青鳉,食蚊鱼还比较皮实些。有时也会捞一些回家放锅里煎干,拌米粥给猫吃,当成猫粮。
接下来,先给大家介绍一下本土的“白目埃”——弓背青鳉。
弓背青鳉(Oryziascurvinotus),青鳉科青鳉属。(有意见称本种是弓背青鳉的一个分支,又称红树林青鳉。)分布于广东、香港、海南的大小河溪的中下游以下河段,以及其相邻湿地、池沼与水田。杂食性,主要吃藻类、微型水生物以及它们的残骸。生殖期,母鱼产出卵块挂在泄殖孔外,公鱼相互争斗并追逐母鱼, 完成体外受精,并将带黏性缠络丝的卵附着到岸边水生植物的叶或茎上。
弓背青鳉主食微型动植物及其残骸等,能除去生境中石表及植物等各类底质上的附生生物、附着物或沉淀物,促进水生植物及藻类的光合作用,也有效消耗池湖等静水中的浮游动植物数量,从而有助减低夏天高温时水华产生的机率。此外,对水污染敏感,能较灵敏地反映水污染,是下游及其邻接湿地的良好指标物种。
接下来,再给大家介绍一下外来的“白目埃”——食蚊鱼。
食蚊鱼(Gambusiaaffinis),又名大肚鱼、柳条鱼,胎鳉科食蚊鱼属。原产美洲,现广泛分布于中国各大小水系。杂食性,主要以水生无脊椎动物为食。当初引进的目的是吃掉水中蚊子的幼虫,结果泛滥成灾,严重挤压本土鱼类的生存空间。食蚊鱼为卵胎生,卵在母鱼体内受精、孵化,初生仔鱼离开母体即能自由游泳和摄食。这一点,正是弓背青鳉所无法比拟的,也让弓背青鳉在自然竞争中一直处于劣势,逐渐被淘汰。
总结一下,食蚊鱼和弓背青鳉的最明显区别在于臀鳍。弓背青鳉的臀鳍是长条四边形的,食蚊鱼母鱼的臀鳍是近三角形的,雄鱼臀鳍前部的一部分鳍条特化成交配器。
↑食蚊鱼(上)和弓背青鳉(下)臀鳍的区别明显
转载请注明:http://www.dianmandm.com/mdjj/57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