酱油

你知道水竹叶这种植物吗


一、水竹叶植物

水竹叶为鸭跖草科植物水竹叶Murdanniatriguetra(Wall)Bruckn的嫩茎叶。含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成分。可生食或加工成菜肴。水竹叶性味甘平,具有清热、利尿、消肿、解*的功效。治肺热喘咳、赤白下痢、小便不利、咽喉肿痛、痈疖疗肿。生物学特性具长而横走根状茎,根状茎具叶鞘,节间长约6厘米,节上具细长须状根。茎肉质,下部匍匐,节上生根,上部上升,通常多分枝,长达40厘米,节间长8厘米,密生一列白硬毛,与下一叶鞘的一列毛相连续。叶无柄,仅在叶片下部有睫毛和叶鞘合缝处有一列毛,这一列与上一个节上的衔接而成一个系列,叶此处无毛。叶片竹叶形,平展或稍折叠,长2~6厘米,宽0.5~0.8厘米,顶端渐尖而头钝。花序通常仅有单朵花,顶生并兼腋生,花序梗长1~4厘米,顶生者长,腋生者短。花序梗中部有一条状苞片,有时苞片腋中生一朵花。萼片绿色,狭长圆形,浅舟状,长0.4~0.6厘米,无毛,果期宿存。花瓣粉红色、紫红色或蓝紫色,倒卵圆形,稍长于萼片。花丝密生长须毛,蒴果卵圆形状三棱形,长0.5~0.7厘米,直径0.3~0.4厘米,两端钝或短急尖,每室有种子3枚,有时仅1~2枚。种子短柱状,稍扁,红灰色种子休眠期较短,早春即已解除休眠。种子萌发的起点温度较低,约在10℃左右,15~20℃即形成萌发高峰。种子萌发的湿度范围较宽,土壤含水量15%~20%即可大量发生。因此,在麦田内、田埂、沟渠边3月份即开始萌发,4~5月即进入萌发高峰,同时长出分枝及地下根茎稻田主要依靠麦田耕翻后残存的植株再生繁殖以及田埂、沟渠边幼小植株随灌溉水流入田内,实生苗极少。由于再生力极强,在稻田很快即形成发生高峰。

二、水竹叶植物的价值

稻田移栽后3~4天,散断在田间的水竹叶茎部节上很快长出不定根,并发出分枝,分枝的节上又产生不定根,并发出2级分枝。水竹叶节间伸长及产生分枝的速度与温度关系密切,20℃以下生长较慢,6月份,大都植株匍匐地面,25~40℃最适生长,温度越高生长越快,7~8月为分枝高峰。一般每株可产生分枝20~30个,最多可达个以上,由于分枝多,田间密度高,分枝节位也相应提高,其茎攀附稻株向上生长,直至蔓延至水稻上层,高出水稻水竹叶对水分的适应性极强耐旱、耐温、耐水,既可旱田生长,又可水田生长,干干湿湿的稻田生境更有利于水竹叶的盛发。水竹叶对光照的适应性也较强,既可在田埂、沟边、渠边生长,又可在水稻行间蔓延水竹叶在南方全年生长,表现为多年生杂草,越冬株有在5月开花。长江流域以种子越冬、繁殖为主,表现为一年生杂草,8月下旬至9月中旬开花,9月中下旬结实,9月下旬至10月上中旬种子成熟,成熟后蒴果自然开裂,脱落田间,进入休眠,全生育期约余天本品为鸭跖草科植物水竹叶的全草。一年生草本。匍匐茎节上具不定根,茎圆柱形,一侧有细绒毛。叶互生;线状披针形,长4厘米,宽5毫米,先端尖.基部鞘状包围茎上。圆锥花序,由叶腋抽出;萼片3,草质,绿色;花瓣3,倒卵形,蓝色;发育雄蕊3,退化雄蕊3;子房无柄,雌蕊1蒴果椭圆形,压扁状,背裂,长约8毫米,粟柄上部呈三棱;种子一行排列,扁平。花期9~10月。生于阴湿地、水稻田中或水边。分布西南、中南及华东各地。夏、秋采收,晒干。水竹叶营养分析:本品含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成分。可生食或加工成菜肴。水竹叶食疗作用:本品味甘,性平。入肝、脾二经。功效清热,利尿,消肿,解*。主治肺热喘咳,赤白下痢,小便不利,咽喉肿痛,痈疖疔肿。

三、小石榴树

小石榴树、小石榴叶、小疗药,拉丁文名:LudwigiaprostrataRoxb.柳叶菜科、丁香蓼属一年生直立草本;茎高25-60厘米,粗2.5-4.5毫米,下部圆柱状,上部四棱形,常淡红色,近无毛,多分枝,小枝近水平开展。叶狭椭圆形,先端锐尖或稍钝,基部狭楔形,在下部骤变窄,开花时以四合花粉直接授在柱头上;柱头近卵状或球状,顶端稍偏斜,具小尖头,表面有横条排成的棕褐色纵横条纹;种脊线形,花期6-7月,果期8-9月。一年生直立草本;茎高25-60厘米,粗2.5-4.5毫米,下部圆柱状,上部四棱形,常淡红色,近无毛,多分枝,小枝近水平开展。叶狭椭圆形,长3-9厘米,宽1.2-2.8厘米,先端锐尖或稍钝,基部狭楔形,在下部骤变窄,侧脉每侧5-11条,至近边缘渐消失,两面近无毛或幼时脉上疏生微柔毛;叶柄长5-18毫米,稍具翅;托叶几乎全退化。萼片4,三角状卵形至披针形,长1.5-3毫米,宽0.8-1.2毫米,疏被微柔毛或近无毛;花瓣*色,匙形,长1.2-2毫米,宽0.4-0.8毫米,先端近圆形,基部楔形,雄蕊4,花丝长0.8-1.2毫米;花药扁圆形,宽0.4-0.5毫米,开花时以四合花粉直接授在柱头上;花柱长约1毫米;柱头近卵状或球状,径约0.6毫米;花盘围以花柱基部,稍隆起,无毛。蒴果四棱形,长1.2-2.3厘米,粗1.5-2毫米,淡褐色,无毛,熟时迅速不规则室背开裂;果梗长3-5毫米。种子呈一列横卧于每室内,里生,卵状,长0.5-0.6毫米,径约0.3毫米,顶端稍偏斜,具小尖头,表面有横条排成的棕褐色纵横条纹;种脊线形,长约0.4毫米。花期6-7月,果期8-9月。染色体数2n=16。10%农得时可湿性粉剂20克/亩;10%草克星可湿性粉剂10~15克/亩;10%新得力可湿性粉剂6克/亩。还有丁草胺与农得时混剂(丁苄混剂)、快杀稗与草克星混剂(神锄2号)、快杀稗与农得时混剂(二氯苄混剂)等,这些混剂的亩用药量,按写在包装上的使用说明书上的规定来确定。任选以上土壤处理除草剂的一种在抛栽秧苗后7~10天或插植秧苗后5~7天,用药肥法或药土法施药,施药时田里必须有3~4厘米深的水层,并在施药后保持水层5~7天,以后按常规管理水稻。

四、苦草

苦草,拉丁学名:Vallisnerianatans(Lour.)Hara,别称蓼萍草,扁草。为多年生无茎沉水草本,有匍匐茎。生于溪沟、河流等环境之中。分布在中国的多个省区;伊拉克、印度、中南半岛、日本、马来西亚和澳大利亚等地也有。有药用、观赏、经济等多种价值沉水草本。具匍匐茎,径约2毫米,白色,光滑或稍粗糙,先端芽浅*色。叶基生,线形或带形,长20-厘米,宽0.5-2厘米,绿色或略带紫红色,常具棕色条纹和斑点,先端圆钝,边缘全缘或具不明显的细锯齿;无叶柄;叶脉5-9条,萼片3片,大小不等,成舟形浮于水上,中间一片较小,中肋部龙骨状,向上伸似帆花单性;雌雄异株;雄佛焰苞卵状圆锥形,长1.5-2厘米,宽0.5-1厘米,每佛焰苞内含雄花余朵或更多,成熟的雄花浮在水面开放;萼片3,大小不等,两片较大,长0.4-0.6毫米,宽约0.3毫米,成舟形浮于水上,中间一片较小,长约0.3毫米,宽约0.2毫米,中肋部龙骨状,向上伸展似帆;雄蕊1枚,花丝先端不分裂或部分2裂,基部具毛状凸起和1-2枚膜状体;花粉粒白色,长圆形,无萌发孔,表面具有不规则的颗粒状凸起;雌佛焰苞筒状,先端2裂,绿色或暗紫红色,长1.5-2厘米,梗纤细,绿色或淡红色,长30-50厘米,甚至更长,随水深而改变,受精后螺旋状卷曲;雌花单生于佛焰苞内,萼片3,先端钝,绿紫色,质较硬,长2-4毫米,宽约3毫米;花瓣3,极小,白色,与萼片互生;花柱3,先端2裂;退化雄蕊3枚;子房下位,圆柱形,光滑;胚珠多数,直立,厚珠心型,外珠被长于内珠被果实圆柱形,长5-30厘米,直径约5毫米。种子倒长卵形,有腺毛状凸起。播种育苗:选择好培养的土壤、容器,经消*处理后,装盆的(1/2)浸透水,待水澄清后将催好芽或轻搓洗的种子撒播在泥土的表面,加盖细土,加水3-5cm,盖上玻璃或塑料膜,保温在28℃左右,遮光,约在40d内完成发芽。然后打开通风透光育苗,也可将出芽的小苗分离育苗。

五、藨草

藨草挺拔直立,色泽光雅洁净,主要用于水面绿化或岸边、池旁点缀,较为美观,也可盆栽庭院摆放或沉入小水景中作观赏用。全草入药,主治食积气滞,呃逆饱胀等症;秆可代替细麻绳包扎东西。莲座状叶丛榄绿色。叶面有横向银灰色条斑,叶背有白粉,缘有小锯齿,复穗状花序从叶丛中伸出,小花序扁平。抗寒耐湿,为湿生植物。喜生于潮湿多水之地,常于沟边塘边、山谷溪畔或沼泽地,成片出现藨草占优势的群落多年生水生挺水草本植物,具长的匍匐根状茎。秆散生,粗壮,高20-cm,三棱形,基部具2-3个叶鞘,鞘膜质,最上一个鞘顶具叶片。叶片扁1.3-5.5cm,宽1.5-2mm。苞片1枚,延长,三棱形,长1.5-7cm,恻枝聚伞形花序假恻生,有1-8个辐射枝,辐射枝三棱形,棱上粗糙,长达5cm,每辐射枝顶有1-8个簇生的小穗;小穗卵形或长圆形,长6-12mm,3-7mm,密生多数花,鳞片长圆形、椭圆形或宽卵形,长3-4mm,膜质,*棕色;下位刚毛3-5条,与小坚果略等长,有倒刺;雄蕊3;花柱短,柱头2。小坚果倒卵形,平凸状,长2-3mm,成熟时褐色,具光泽。花果期6-9月莲座状叶丛榄绿色。叶面有横向银灰色条斑,叶背有白粉,缘有小锯齿,复穗状花序从叶丛中伸出,小花序扁平。秆散生,三棱形,聚伞形花序假侧生,有1~8个辐射枝,辐射枝三棱形,顶有1~8个簇生的小穗有性繁殖即种子繁殖。3-4月份在室内播种,用盆装入培养土并整平压实,后将催好芽的种子撒播在上面,然后洒上一层细纱或土覆盖种子,再将播好种的盆浸入水中。保持室温20-25℃,20天左右即可发芽生根。无性繁殖在清明节前后,把越冬苗从田或盆中挖出,把土抖掉,用枝剪或快刀将地下茎切成若干块丛,每丛8-12个茎芽,进行栽种。露地栽培,选择水景区适合的位置,在地面上挖穴栽植,株行距30cm左右,如肥沃地(池),当年即可旺盛生长连成片。盆栽,选用无泄漏地水盆,每盆栽8株左右,保持25℃左右温度及浅水(1-3cm)15天左右即可发芽。在生长发育季节时,应及时清除田中、盆中杂草,初期水浅,中期深水,后期浅水,以促使地下茎越冬芽地形成,提高来年的繁殖系数。生




转载请注明:http://www.dianmandm.com/mdjj/12016.html


冀ICP备2021024884号-8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