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米铁蛋四足机器人解锁气体识别
近日,小米铁蛋四足机器人迎来升级,解锁了气体识别功能,并通过了十项测试。据介绍,小米为铁蛋开发了一款电子鼻模组,它包含一个气泵和一组气味嗅觉传感器。当铁蛋的鼻子吸入气体之后,气体会通过气路管道进入气室,进而和气室内部的传感器阵列发生化学反应。传感器会通过反应的变量,得到气体的组分和浓度信息,然后再通过训练的数学模组,对气体信息进行分析,最终确定气体的种类。官方表示,嗅觉功能在未来不仅可以识别气体的种类,同时还可以判断气体源的行进轨迹。不仅可以在环境监测、家庭陪护等方面有重大作用,同时在视频安全、搜救领域也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2.布朗大学机械臂实现给身体障碍者喂咖啡
近日,布朗大学神经科学实验室的机械臂实现了给身体障碍者成功喂咖啡。通过在人脑中植入芯片,以脑机结合的方式控制人脑。研究人员通过芯片收集人脑信号,并对其进行实时的数学计算,就像手机和电脑的工作原理一样,这个过程被称为解码算法。解码算法可以在定制的硅芯片上运行,因为它能耗极低,这不仅有助于延长植入装置的电池寿命,同时意味着不用担心电池过热的问题,芯片可以读取并使用这些信号,继续传递信号。
3.可重构四旋翼无人机可根据需要被动折叠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高性能机器人实验室(HiPeRLab)的科学家们开发了他们所谓的Midair可重构四旋翼(MidairReconfigurableQuadcopter)无人机,它使用的是无动力铰链。更简单地说,这意味着只需要重力或反向推力就能使它的每个旋翼根据需要翻转下来。这种设置使许多机动动作成为可能。例如,如果水平飞行的无人机需要挤过一个狭窄的垂直开口,它就会扭转两个相对的旋翼的推力方向,使它们都折叠下来。由于这些旋翼的推力轴相互抵消(无人机的机身是长方形,而不是正方形),它们产生的偏航扭矩抵消了其他两个旋翼产生的偏航扭矩。
4.机器人船舶的蜂群算法
MIT博士后Benjamin正在通过开发蜂群和避障算法使几十个无人驾驶的船能够相互沟通并探索海洋的某一特定部分。蜂群船队的成功的核心是避免碰撞的能力。避免碰撞因被称为COLREGS的国际海事规则而变得复杂。这些规则决定了哪些船舶在穿越路径时拥有“路权”,这给Benjamin的蜂群算法带来了独特的挑战。Benjamin和他的团队创建了一个多对象优化算法,其将特定的机动动作排在从零到的等级上。零分是指直接碰撞,而分则意味着车辆完全避免碰撞。“我们的软件是 以多目标优化为决策核心数学基础的海洋软件,”Benjamin说道。
5.智能巡检机器人公司千巡科技完成数千万元人民币Pre-A轮融资
智能巡检机器人公司千巡科技近日宣布完成数千万元人民币Pre-A轮融资,投资方为信天创投和七海资本。此前,千巡科技分别在年获得过千万元种子轮融资,在年获得梅花创投领投的数千万元天使轮融资。千巡科技的创始人王淮卿表示,本轮融资将主要用于团队建设和市场开拓。作为一家研发移动机器人、AI检测算法及数字化应用的公司,目前拥有AMR移动机器人、AIoT巡检中台、SaaS巡检业务系统等产品及完整解决方案。
6.受电鳗启发的依赖湿度的完全可打印电源
北京大学石墨烯研究所DiWei课题组通过使用石墨烯材料开发了一种全固态电源,可以将其直接印刷在诸如纸的绝缘基板上。电源的设计受到电鳗的启发,通过在水分存在的情况下将离子梯度的化学势能转换为电能来产生可编程的电压和电流。在环境条件下,实现了V的超高电压,并在纸带上串联了个电池。对于平面电池,数学分形设计概念被用作印刷图案,与锂薄膜电池相比,输出功率密度提高到2.5mWcm-3。还通过采用折纸策略实现了可折叠的三维(3D)电池,展示了提供绿色电能的通用设计。与典型的电池不同,此电源印在柔性纸质基材上,不需要液体电解质,有害成分或复杂的制造工艺,并且高度可定制,可满足可穿戴电子设备和物联网应用的需求。
文章来源:网络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想了解更多文章细节,或咨询投稿事宜,欢迎您联系:
Tel:(
转载请注明:http://www.dianmandm.com/mdjj/109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