酱油

鸟类不是恒温动物么,咋还能降温


白癜风早期症状 http://www.bflvye.com/

你问我答专栏

vol.9

鸟类不是恒温动物么?

能降温?

提问人

芝麻

在观鸟活动中,鸟友常常产生各式各样新奇、有趣的问题,有关鸟类的分类、形态、行为、进化等各个层面,这些问题大多源于大家的观察和思考。一些问题已经有了确定的科学解释,另一些问题是值得深入研究的科学问题。所以我们想借此栏目的小文章,不定期讨论一些鸟友们都关心的问题。除了小编自己想到的问题之外,大家也可以在留言区直接向小编提问,我们会选择一些有趣的问题作答。

鸟类不是恒温动物么,咋还能降温?

黑辉尾蜂鸟(Metalluraphoebe)图片来源:GLENNBARTLEY

最近一则“环球科学”要闻,说的是:“在脊椎动物中,蜂鸟有着惊人的高代谢率,为此它们需要持续不断地进食。而在寒冷、黑暗的夜晚,由于无法捕食,它们采取了另一种生存策略——降低体温,从而降低代谢率。在一项发表于《生物学通讯》的研究中,美国科学家对安第斯山脉的不同蜂鸟物种进行了分析,他们发现黑辉尾蜂鸟在夜间的体温可以降至3.3℃,这是观测到的鸟类和非冬眠哺乳动物中的 体温。此外,其他蜂鸟平均也可以将体温降至5~10℃,从而将心率从每分钟超过次降至50次。”有不少朋友把这个研究分享给我,一方面大家都知道小编比较喜欢蜂鸟,另一方面也有人感到十分好奇,鸟类作为恒温的动物竟然还可以改变自身的体温,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是怎么回事?

疯鸟老师,我最近看到一篇报道,说蜂鸟创下鸟类体温 记录:3.3℃!我觉得太不可思议了。因为在教科书里提到,鸟类是一种恒温动物,但蜂鸟怎么还能变温呢?您能解释一下吗?

没错,绝大多数鸟类的体温是40-42℃。但自然界总有例外,其实很多蜂鸟在夜晚都处于近似冬眠的蛰伏状态,英文称为“Topor”。这种现象早在19世纪就被美国的鸟类学家注意到。在这种状态下,蜂鸟的新陈代谢速率大大降低,其程度远高于深度睡眠的状态。之前对于南美洲18种蜂鸟的研究发现,在实验环境温度范围内(2°C~25°C),受试的蜂鸟(体重2.7g–17.5g)无论环境温度如何,夜晚都会进入蛰伏状态。显然,蛰伏是普遍存在于蜂鸟科的一种生存策略。

想不到鸟类竟然也会蛰伏,那是不是世界上的所有鸟类中只有蜂鸟科的鸟类才会蛰伏呢?

一些科学家们已知存在蛰伏现象的鸟类,参考文献[1]

不是的,蛰伏现象虽然在鸟类中不常见,但除了安第斯山脉的蜂鸟之外,研究人员还在少数几种鸟类中记录到这一现象,包括一些雨燕、夜鹰等(如上图)。当然,雨燕、蜂鸟、夜鹰在系统进化上都属于夜鹰目,所以也许这个现象在这个类群里比较常见。不过有一些体型小,新陈代谢很快的物种也会有蛰伏现象,比如雀形目燕科鸟类中的白腹毛脚燕。另外,有意思的是,与蜂鸟在形态、生态功能上趋同演化的太阳鸟科鸟类也有这种现象。例如,在非洲乞力马扎罗山区分布的孔雀石吸蜜鸟(Nectariniafamosa)。据研究,这种鸟类夜晚休息时,可以把体温降低到约25度左右。

非洲乞力马扎罗山区分布的孔雀石吸蜜鸟,据研究,这种鸟类夜晚休息时,可以把体温降低到约25度左右。图片来源:纪录片《鸟类的秘密生活TheSecretLifeofBirds》

没想到这么多鸟类都会蛰伏,而且这只吸蜜鸟的热成像图真是一目了然。所以说,蜂鸟或者其它这些鸟类是只有在夜晚才会出现这种蛰伏状态么?

不是的,这样的蛰伏状态在遇冷、食物短缺或干旱时都有可能发生,鸟类会通过暂时放弃体温升高(维持体温)来大幅减少能量消耗。

另外,我注意到, 研究资讯里说蜂鸟心率会从每分钟超过次降至50次,这么低的心率,蜂鸟岂不是随时都在死亡的边缘?

蛰伏状态下的蜂鸟进入到深度睡眠的情况,这不是死了,只不过是睡着了。

图片来源:FeederWatch

这个问题很有趣,蛰伏状态能让蜂鸟在夜间节省60%的能量消耗,但这种策略也有相当大的弊端。处于蛰伏中的蜂鸟对天敌毫无抵抗能力。它们至少需要20分钟才能完全苏醒。在此期间如果被捕食者发现就只能坐以待毙了。还有你说的这个问题也非常严重,蛰伏状态下的蜂鸟时刻处于死亡的边缘。如果蜂鸟没有储存足够的花蜜来保持夜间体温,它就会在蛰伏时死亡,所以看起来真的是一种非常“冒险”的策略!有意思的是,蜂鸟其实并不是整夜都处于蛰伏的状态。它们通常睡两到六个小时,然后趁着天还黑的时候,开始抖动翅膀,把体温升到环境温度以上。之后它们会再睡上几个小时,直到黎明破晓。

很好奇这种弊端如此明显的策略是怎么演化出来的?或者说蜂鸟为什么会产生这种蛰伏策略呢?

要我说这也是“生活所迫”。很多生活在南美洲高海拔地区的蜂鸟长期生活在海拔米以上,高海拔生境的特点就是昼夜温差很大。在这里,蜂鸟每天要应对15℃以上的昼夜温差。而且它们生活的安第斯山脉高海拔地区常常是阴冷潮湿,迷雾笼罩。生活在这个地区的蜂鸟往往颜色十分艳丽,有着绚丽的结构色羽毛,这些羽毛有助于它们在天气晴朗的日子里吸收紫外线带来的能量。但蜂鸟身体单位体积的表面积比较大,覆盖在它们皮肤上的羽毛要比其他鸟类少,而且缺乏其他鸟类用于保温的绒羽。所以,到了夜晚或者遇寒,它们就只能进入蛰伏状态了。

谢谢疯鸟老师,您解释的真详细,这么看把鸟类定义为“体均被羽,恒温,卵生,胚胎外有羊膜,前肢成翼“的动物还真是有点不严谨啊!

参考资料

[1]Ruf,T.,Geiser,F.().Dailytorporandhibernationinbirdsandmammals.BiologicalReviews,90(3),-.

[2]Wolf,B.O.,McKechnie,A.E.,Schmitt,C.J.,Czenze,Z.J.,Johnson,A.B.,Witt,C.C.().Extremeandvariabletorporamonghigh-elevationAndeanhummingbirdspecies.BiologyLetters,16(9),0428.

欢迎


转载请注明:http://www.dianmandm.com/mdfz/6633.html


冀ICP备2021024884号-8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