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爱心救助 http://m.39.net/disease/a_6169821.html山竹(purplemangosteen),原名莽吉柿,原产于马来半岛和马来群岛,在东南亚地区如马来西亚、泰国、菲律宾、缅甸栽培较多。属藤*科常绿乔木,树高可达15米,果树寿命长达七十年之上。叶片椭圆,花似蜀葵,瓣红蕊*,大多为春花秋实。山竹虽然种植成本不高,但需种植多年才可收获,一般在定植后10年才能采果。因产量不高,以致物罕为贵,售价常比美国的“五脚苹果”高出一两倍。是名副其实的绿色水果,与榴莲齐名,号称“果中皇后”。
在热带地区一年四季都盛产新鲜的水果,但被人称为‘果后’的山竹每半年只产一次。在气候温和的北美和欧洲,人们对山竹几乎闻所未闻,而在热带雨林地区,山竹却家喻户晓,人们称其为‘果中之后’和‘上帝之果’。山竹所以称为‘果后’,除了本身味道甜美之外,另一个主要原因是在古时东南亚医药中所担当的角色,传统上,山竹被人用来控制发烧的温度及防止各种皮肤感染。而研究表示,山竹的果皮或外皮都蕴含丰富的Xanthone,不但具备抗氧化能力,也有助增进免疫系统健康,令人身心舒畅,整个山竹都有用,故深受人们推崇。目前也有以山竹果实做成的饮料登陆香港,正切合香港年轻一代钟意果汁饮料的趋势。
山竹果实大小如柿,果形扁圆,壳厚硬呈深紫色,由4片果蒂盖顶,酷似柿样。果壳甚厚,较不易损害果肉。果皮又硬又实,用筷子敲之“梆梆”有声,剥开其壳,便见七八瓣洁白晶莹的果肉,酷似剥了皮的大蒜瓣儿,相互围成一团。山竹果肉雪白嫩软,味清甜甘香,带微酸性凉,润滑可口,解乏止渴,生发补身,为热带果树中珍品,有果后之称。挑选山竹时,应选取底部果蒂较多的。
山竹中含有的一种物质,具有降燥及清凉解热的功效。因此,山竹不但好吃,并具有降火的作用,能克榴莲之燥热。山竹所含的的蛋白质与脂类非常丰富,对人体具有很好的补充营养的作用,尤其是对于体弱、营养不良及病后的人群能起到很好的保健功效。山竹有这么多的好处,也深受人们的喜爱。不过,山竹虽好但不能多吃,那么每天吃几个好呢?最多只能吃3个。
山竹果肉含可溶性固形物16.8%,柠檬酸0.63%,还含有其它维生素B1,B2,C4和矿物质,具有降燥、清凉解热的作用,因此,山竹不仅味美,而且还有降火的功效,能克榴莲之燥热。在泰国,人们将榴莲山竹视“夫妻果”。如果吃了过多榴莲上了火,吃上几个山竹就能缓解。山竹吃起来很甜美,但其散发出的气味很淡,因为其气味的化学组分量约是芳香水果气味的1/。
山竹的清香气味主要由挥发性成分,包括乙酸己酯、叶醇以及α-古巴烯组成。山竹营养丰富,抗氧化作用强,而且有保健功效,不过食用要适量,因为虽然正在研究中的氧杂蒽酮被指出可能有抗病效果,但过量摄入此物质会增加酸中*的可能性。氧杂蒽酮的一种——α-倒捻子素有显著的抗氧化性,已广泛用于药品中,但过量服用会对线粒体功能有*害作用,损害呼吸作用,造成乳酸酸中*。山竹富含蛋白质、糖质和脂类,主治脾虚腹泻、口渴口干、烧伤、烫伤、湿疹、口腔炎。山竹果肉性寒,因此食用易造成上火的榴莲后,可食用山竹去火,但不宜多吃。外果皮粉末内服可治腹泻、赤痢,外敷可治皮肤病,干燥的山竹叶可用来泡茶。外果皮中的红色素可用来制*色染料。
山竹所含的纤维素,在肠胃中会因吸水而膨胀,过量食用会引发便秘;山竹含糖较多,对于肥胖的人群最好不要食用,糖尿病人更不能吃;对于肾病及心脏病患者,由于其所含的钾较高,因此也不能食用。此外,山竹属于寒性的水果类,因此体质虚寒的人群应要少吃,不能与西瓜、豆浆、啤酒、白菜、苦瓜等寒性的食物一同食用。
转载请注明:http://www.dianmandm.com/mdfz/120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