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视频
微课视频1:
微课视频2:
微课视频3:
讲授新课
学案指引小试牛刀
15.1《两种电荷》学案
1.知道摩擦起电现象;知道物体带电的性质;
2.知道自然界存在两种电荷;知道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3.知道验电器的构造、原理,知道电荷量及其单位:
4.会使用验电器检验物体是否带电。
5知道摩擦起电及物体是否显电性的原因。
重点:两种电荷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难点:两种电荷的推导
一、课前预习
1.自然界只有种电荷.
2.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荷叫,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的电荷叫。
3.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同种电荷,异种电荷。
4.电荷量:叫电荷量,简称电荷。其单位是,简称,符号。
5.善于导电的物体叫,如:、人体、大地、酸碱盐溶液。
6.不善于导电的物体叫,如:、玻璃、塑料等。
二、自主探究
探究点一:电荷
1.阅读课本32页至33页内容,请自主完成下列问题。
思考:当空气干燥时用塑料梳子梳头发,为什么头发会随梳子“飘”起来;如果我们身上穿了化纤衣服,衣服会粘在皮肤上,在晚上脱衣时,有时会发出响声,甚至出现火花。这些现象发生的原因是什么?
小结:摩擦过的物体具有了吸引的性质,我们就说物体带了电,或说物体带了。习惯上我们把带了电的物体叫做。
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
2.认真观察15.1-1并阅读33页内容,完成有关问题
①经摩擦过的玻璃棒、橡胶棒(能或不能)吸引轻小物体。
②自然界只有种电荷:
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荷叫,可用“+”表示;
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的电荷叫。可用“-”表示。
③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同种电荷,异种电荷。
3.电荷量:叫电荷量,简称电荷。其单位是,简称,符号。
4.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方法
(1)利用带电体的性质来判断,即带电物体都有的性质。
例1:如果一个带电体吸引一个轻小物体,能否判断这个轻小物体也带电?
例2:如果一个带电体排斥一个轻小物体,能否判断这个轻小物体也带电?
5验电器:观察课本3页图15.1—2,结合课本的有关内容,了解一个新的工具——验电器
(1)验电器的原理是。
(2)验电器的用途是。
(3)验电器的构造有:。
探究点二:原子及其结构
1.原子的结构、元电荷
认真阅读元电荷部分,完成下列问题:
(1)原子由和组成,位于原子的中心,带正电,带负电。
(2)人们把最小的电荷叫做,常用符号e表示,e=。
(3)在通常情况下,原子核所带正电荷与核外电子总共所带负电荷在数量上,所以整个原子呈中性。
2.擦起电的原因
(1)在通常情况下,原子呈中性,由原子组成的物体也呈中性
(2)不同物质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不同
(3)两个物体相互摩擦时,哪个物体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弱,它的一些电子就会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失去电子的物体带正电,得到电子的物体带等量的负电。
(4)强调“摩擦起电的原因是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并不是摩擦创造了电荷。
探究点三:导体与绝缘体
1.电荷在导体中定向移动(观看视频)演示实验:
取两个验电器A和B。用金属杆把A和B连接起来,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接触验电器A,可以看到A和B的金属箔都张开了,改用橡胶棒把A和B连接起来,重做上面实验,可以看到只有验电器A的金属箔张开,而B仍然闭合。
实验现象说明:电荷在金属杆中定向移动
(1)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如:、人体、大地、酸碱盐溶液
(2)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如:、、等。
(3)金属导电靠的是,酸、碱、盐的水溶液导电是靠。
注意:导体与绝缘体之间没有 的界线。
三、当堂检测
1.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去靠近用丝线悬挂的轻质小球,小球被吸引,那么小球可能带电,也有可能。
答案:正,不带电
2.用塑料梳子在干燥的头发上梳几下,塑料梳子就会带电。这种使梳子带电的方式叫。将带电的梳子靠近自来水龙头放出的细水流时,就会观察到。
答案:摩擦起电,梳子会吸引水流。
3.当带电体接触原来不带电的金属球时,就有一部分转移到验电器的两片金属箔片上,这两片金属箔由于带电荷互相而张开。从金属箔的张开可以断定,跟金属球接触的物体是带电的。
答案:电荷,同种,排斥
4.验电器主要是由(A)金属杆(B)金属球(C)金属箔(D)玻璃外壳等四个部分构成。其中是导体,是绝缘体。
答案:ABC,D
5.电线的芯线是用金属来做的,因为金属是,电线芯线的外面包上一层橡胶或塑料,因为橡胶或塑料是。
答案:导体,绝缘体
6.导体容易导电是因为导体中存在大量的,绝缘体不容易导电,是因为绝缘体内的电荷几乎都被束缚在的范围内,不能。
答案:自由电荷,原子,自由移动。
7.下列物质属于导体还是绝缘体?(导体后面打“√”,绝缘体后面打“O”)
①空气
②
③稀
④人体
⑤陶瓷
⑥塑料
⑦水银
⑧干纸
⑥大地
答案:导体有③④⑦⑨,绝缘体有①②⑤⑥⑧
8.玻璃棒和绸子相互摩擦时,上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弱,它的一些电子就会转移到上,因此玻璃棒因电子而带上电荷。
答案:玻璃棒,绸子,失去,正
▍资料来源:网络
▍综合整理和编辑
▍免责声明:本文所有图文、音视频均来自网络,仅供学习交流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烦请告知,我们会立即删除并表示歉意。谢谢!
END
学
先
教
育
转载请注明:http://www.dianmandm.com/mdfz/58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