酱油

两则医案讲明白冷汗和热汗的区别


白癜风最好的医院 http://www.xxzywj.com/m/

汗证是指以汗出异常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病证,临床有自汗和盗汗、冷汗和热汗、内伤汗出和外感汗出、全身汗出和局部汗出之分,且引起汗证的病因错综复杂,如外感六淫、内生湿热、饮食不节、起居失常、七情所伤、劳逸过度,或误用升散、辛温、攻伐之药,均可导致汗证。今天通过两则医案为大家讲明白“冷汗”和“热汗”的区别。

医案一:

刘某,女,71岁,7月28日来就诊,就诊时身穿长衣长裤,头戴一帽,患者出汗异常3年余,加重1月,四肢冰凉,全身乏力,自汗出,尤以头部为重,汗出清冷如水,怕风,伴心悸、胸闷,偶有头晕,纳可,眠差,入睡困难,大便不成型,小便频数,舌淡苔白腻,脉沉细。

按语:7月28日正值中伏,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也是人体阳气最旺的时候,而我们这位老年患者身着长衣长裤,还戴着帽子,身上却是凉的,说明她阳气极弱,结合其他症状和舌脉,我们辨证为阳气虚弱型自汗证。

方用“四逆汤合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加减,具体方药如下:

桂枝15g、制附子(先煎)3g、干姜15g、炙甘草6g、煅龙骨(先煎)30g、煅牡蛎(先煎)30g、山萸肉30g

《素问·生气通天论》曰:“阳者,卫外而为固也。”阳气有固摄肌表、温煦肌肤的作用,阳气不足,固摄失常,会导致津液外泄,化汗而出。《类证治裁》云:“汗出如水,此阳被汗散,发泄在外,而不归元。”阳虚时出的汗是清冷如水的,因阳气不足,不能温煦所致。患者汗出异常已3年余,久汗伤阳气,汗为阳气之贼,气随汗泄,汗出日久阳气愈虚,而阳虚不能固摄肌表,又会加重汗出,从而形成一种恶性循环,致患者越发虚弱。此时必须温补阳气,予四逆汤合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加减以回阳扶正、益气固汗。四逆汤温里驱寒,桂枝加龙骨牡蛎汤调和营卫、温经复阳、固表止汗。山萸肉既有收敛之功,又有滋补肝肾阴之效,《景岳全书》中所言:“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则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于补阳药中加入滋阴之品,更能助其药力,达到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

医案二:

张某,男,36岁,8月4日来就诊时我们看到患者不停地在擦汗,患者自诉从小出汗就比别人多,尤以头部汗出为重,活动后及吃饭时大汗淋漓不止,且汗出黏腻,浑身燥热,纳眠尚可,伴大便干,小便*,口干口苦,舌红苔*厚腻,脉滑数。

按语:这位患者汗出黏腻如油,我们辨证为阳明湿热型自汗证,治宜清泻里热、化湿清利,方选三仁三叶白虎汤加减,具体方药如下:

薏苡仁30g、炒苦杏仁6g、白蔻仁(后下)6g、荷叶30g、桑叶(后下)30g、淡竹叶10g、石膏30g、知母10g、芦根10g、大*(后下)3g

患者壮年男性,体型肥胖,平素喜食辛辣食物,且喜饮酒,以致湿热较重,湿热困阻中焦,迫汗外溢,湿性粘滞,湿热之邪留恋气分,郁蒸于表,故见汗出黏腻不爽,阳明热盛不解,故见吃饭时汗证加重,大便干、小便*、口干苦等症状皆属热象。此时必须清热祛湿,用三仁三叶白虎汤加减以清泻里热、化湿清利。方中杏仁宣通肺气,主化上焦湿邪;白蔻仁化湿行气温中,以除中焦湿邪;薏苡仁利水渗湿、健脾清热,主利下焦湿邪同时兼顾清化中焦之湿邪;淡竹叶加强利湿清热之功,使热从小便而去;荷叶芳香化湿的同时醒脾,增强脾的运化水湿之功,桑叶清热的同时又有止汗之神效,再加白虎汤之石膏、知母清泻阳明实热;芦根除胃热、降伏火的同时解决了患者口干渴的问题;最后加入3g大*既可解决患者大便干的问题,又给邪热以出路,加强全方清泻里热之功。

纵观两位患者,同样在中伏天,皆以出汗异常来就诊,并且都是以头部汗出为重,一个因阳虚不敛,而致汗液外漏;一个因湿热蕴蒸,迫津外泄,二者辨证不同,用药方案不同,却都取得了不错的效果,这提示我们,临床上用药一定要先辨证后施治。在协调阴阳,调和营卫的治则指导下,宜分虚实、辨主次。虚则补,实则泻,或补泻兼施,或标本兼顾,在谨遵总的病机治则基础上辨证论治,才能取得理想的临床疗效。




转载请注明:http://www.dianmandm.com/mdfz/13085.html


冀ICP备2021024884号-8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