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苏峰,秦洁琼
通讯作者:吴忠帅
通讯单位:中科院大连化物所
论文DOI:10./d1eeh
研究背景
随着消费类电子产品、电动汽车、物联网的快速发展,需要具有高能量密度、高功率密度和多种功能特性的多功能电源。为此,将能量存储装置与能量收集装置(如太阳能电池、纳米发电机)、耗能部件(如传感器、致动器)相结合以形成高度集成的自供电系统或构造杂化能量存储器件以获得不同能量存储机制的协同作用,得到广泛研究。作为一个典型的例子,将电池型和电容型电极结合在一个单元中的电池-超级电容器杂化器件(BSHDs)应运而生,用于填补具有高能量密度但电化学动力学缓慢的电池和具有快速电荷存储能力但能量密度有限的超级电容器之间的性能差距,以期通过单个器件同时实现高能量密度和功率密度。然而,目前的BSHDs的电化学性能被这两种不同类型电极之间电荷存储容量和电极动力学不平衡严重制约,导致器件的能量密度被电容型电极的低容量所限制,功率密度被电池型电极的低倍率所制约。另一个需要
转载请注明:http://www.dianmandm.com/mdly/83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