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EMC小白转自星球号《由接地不连续引起的ESD实效分析》
ESD实验目的是仿真操作人员或者物体在接触物体时产生的放电及人或物体对相邻物体的放电,以检测被测物体抵抗静电放电的抗干扰能力。
ESD测试模式可分为CDM,MM,HBM
CDM:chargeddevicemodel,是指器件本身由于电荷积累,迅速放电,导致器件破坏;
MM:machinemodel,带电导体对器件的放电作用,放电电阻小,电流大,释放能量高;
HBM:humanbodymodel,带电操作者接触器件管脚,通过器件放电,放电电阻大,电流小,释放能量低(多用于此类模型)。
ESD实验基本原理:带不同电位的导体通过直接接触或者感应而导致物体间静电电荷的移动,静电放电的电荷快速移动会产生很大的瞬间电流,形成强大的电磁场。
静电放电典型曲线图:
防止静电干扰一条最直接的办法就是将静电干扰信号用金属导体直接导引至地。个人理解,如果产品是远端接地,就是引入电池的负极,再接入大地;如果产品的近端接地,就是直接引入大地。
1.实验设置图:
该产品是汽车仪表,采用远端接地(是否是远端接地,需要根据产品在整车装配时的情况而定,个人觉得近端接地更加容易通过实验),最终需要通过电池的负极释放到大地,注意,电池的负极一定要用粗的编织袋接入铜板,放电枪通过适配器接入V电源(如果不接入电源可能会对实验结果产生偏差)。
2.实验条件:
其中±8kvy是实验等级A,即实验中和实验后不能有功能偏差。
3.实验现象:
产品在接触放电8kv时缝隙处出现闪屏现象,能够自己恢复。
4.问题分析
由于产品是远端接地,最终电荷的释放途径就是通过一条阻抗 的路径进入电池负极,分析该产品的静电释放途径为屏-金属板的螺钉-金属板-PCBA的螺钉-PCBA负极-电池负极-大地
首先我们尝试用铜箔将显示屏和金属板及金属板螺钉连接起来(连接好需要用万用表检测各处的连接是否良好,有的铜箔背面连接线不是很好,可能会影响实验改善效果)。重新进行8KV实验,发现依然闪屏,说明不是这一处的接地不良;
然后,我们尝试用铜箔将PCBA的螺钉跟金属板粘贴起来,保证接触良好,重新进行8KV,发现未出现闪屏现象,说明螺钉处出现接地不良的现象,用万用表实测发现,螺钉跟金属板的连接不良,需要改善螺钉跟金属板的连接。
思考总结:
1.接地的良好性对提高ESD的抗干扰能力极为重要;
2.ESD定位中,金属搭接点可以重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dianmandm.com/mdms/82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