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水养殖水环境六个主要因子主要包括:水温,溶解氧(DO),亚 盐,氨氮, 氢和PH值等。
01.水温
鱼类属变温动物,体温随水温的变化而变化,水温直接影响鱼的生存和生长,水温直接影响鱼的代谢强度,从而影响鱼的进食和生长。
一般在适合温度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鱼类的代谢相应加强,进食量增加,生长也快。
人工养殖鱼类泥鳅,鲤鱼,草鱼,鲢鱼,鲫鱼等等,生长的适温范围在15-32℃。
最适生长水温为20-28℃。高于或低于适宜温度都会影响鱼类生长和生存。
上述鱼类在水温降到15℃以下时,食欲下降,生长缓慢。
低于10℃时,进食量便很快减少。
低于6℃,会停止进食。
水温高于32℃时,食欲同样会降低。
02.溶解氧
鱼类生活在水中,用鳃进行气体交换,故水中溶氧的多少直接影响着鱼类的新陈代谢。
水中溶氧的来源90%以上是靠水中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产生的,少部分源于大气的溶解作用。
水中溶解氧的多少与水温、时间、气压、风力、流动等因素有关。水温升高时,鱼的新陈代谢增强,呼吸频率加快,耗氧量增大,水中的溶解就会减少。
由于浮游植物光合作用受光而变化。一般晴天比阴天的溶解氧高。晴天下午的含氧量 ,上层池水的溶氧呈饱和状态。
黎明前含氧量 ,这时无增氧设备中等产量的池塘一般都有浮头现象。在低气压、无风浪、水流动时的溶解氧较高。
当水中的溶氧量充足时,鱼摄食旺盛,消化率高,生长快,饵料系数低。
当水中的溶氧量过少时,鱼的正常活动就会受到影响,严重缺氧时可引起鱼的死亡。
适宜溶氧量在5-5.5毫克/升或更高,过饱和的氧一般对鱼类没有什么危害也没什么益处,有时饱和度很高时还会使鱼产生气泡病。
03.氨氮
水中氨通常是在氧气不足时含氮有机物分解而产生的,或者是由于氮化合物被 细菌还原而成。
水生动物代谢终产物一般是以氨的状态排出,淡水鱼类也是如此。
池水中氨的含量较低,水生生物和鱼类排泄的氨被大量池水稀释,同时 细菌将其转化为 盐,因此不会对鱼类带来多大影响。
但在缺氧的情况下,氨就会积累,当达到一定浓度时,就会使鱼中*,减少摄食,生长缓慢,高浓度时会造成鱼类死亡。
养鱼密度太大时,氨的浓度就高,所以氨成为限制放养密度因素之一。一般养鱼水体要求氨的浓度不得大于0.3毫克/升。
底层水缺氧,有机物发生厌氧分解,也会使氨积累,因此提高底层水的溶氧量是防止氨积累和改良水质的重要措施。
04.亚 盐
亚 盐是氨转化为 盐过程中的中间产物,亚 盐对鱼的*性较强,是养殖水域中诱发暴发性疾病的重要因素。
一般养殖密度过大,池水经常缺氧,水体中有机物含量过高的池塘很容易引起亚 盐含量的升高。
当水中亚 盐浓度积累到0.1毫克/升后,鱼红细胞数量和血红蛋白数量逐渐减少,血液载氧能力逐渐减低,而造成鱼类慢性中*。
05. 氢
氢是在缺氧条件下,含硫有机物经厌氧细菌分解而形成的。
或是在富含 盐的水中,在 盐细菌的作用下,使 盐变成 物,然后生成 氢。
在杂草、残饵堆积过厚的老塘,常有 氢产生。它的积累会使鱼中*,*化鱼的血液,致使鱼类窒息死亡。
并且能大量消耗水中的氧气。一般养鱼水体要求 氢浓度不得超过1毫克/升。养鱼水有 氢产生也是水底缺氧的标志。
06.PH值
鱼类要在一定的PH值下才能正常生存与生长。适合鱼类的PH值为6-9,最适宜PH值为7-8.5,PH值的安全范围为5-9.5。
养殖的成功离不开上述一些水环境因子的稳定,所谓“养鱼先养水”也就是这个道理,所以我们在养殖的过程中要重视水环境因子的稳定。
当水环境因子发生变化时,我们应采用一些适当的措施调节其在正常的范围内。
谢谢您的观看
——END——
扫码
转载请注明:http://www.dianmandm.com/mdms/81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