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提起云南美食,大家第一印象应该是过桥米线,今天我要给大家介绍的是云南的另外一种独特美食--野生菌。
云南人的夏天,是在一件疯狂的小事中度过的:吃菌子!松茸、鸡枞、干巴菌、*赖头、青头菌、牛肝菌~~~这是一种外乡人体会不到的快乐。
Q1:云南人为什么要吃野生菌?
外地人可能会疑惑:每年中*这么严重,那为啥云南人还对野生菌如此痴狂?
原因之一是,馋了。
哪里都有好野生菌这一口的,只不过云南人吃得比较夸张,几乎已经成了一种文化传承。以前缺粮少菜时,就跟打猎砍柴一样,采食野生菌更多是为了填饱肚子;如今大多数人衣食无忧,吃野生菌也渐渐成了一种猎奇体验和舌尖享受。
二、野生菌的基本知识
野生菌(Wildmushroom)是菌类的一种,一般生长在海拔米到米,地形复杂的高山松、占风松等针叶林和混交林地带,因地理环境的不同和各地所生长的植被的不同,所以其种类繁多。
可食用的野生菌味道鲜美,含有脂肪、蛋白质和多种维生素,但也有很多野生菌不能食用,应注意辨别。
中文名:野生菌
英文名:Wildmushroom
特产:云南省特有食用菌
生长环境:海拔--米,立体气候。
三、野生菌的种类
干巴菌又名松毛菌,每年7~9月生长在马尾松树下。这种菌没有菌盖和菌褶,簇生如牛牙状,故俗称为牛牙齿菌。干巴菌刚出土呈*褐色,老熟时呈黑褐色。肉质坚硬、干燥、含有钙、蛋白质、硫胺素等营养成分,有酷似腌牛肉干的浓郁香味。腌牛肉干当地百姓称为干巴,因而此菌得名干巴菌。
干巴菌香味浓郁、肉质坚韧,含有钙、铁、蛋白质、硫胺素等营养成分,因有一般酷似腌牛肉干的浓郁香味,而腌牛肉干群众称为干巴,因而得名干巴菌。
学名松口蘑,别名大花菌、松茸、剥皮菌,纳西语称“裕茂萝”,是丽江地产菌类中的山珍,有鲜货和盐渍两种。菌盖初为半球形,后展开成伞状,表面干燥、灰褐色或淡黑褐色,菌褶白色,秋季生于红松、落叶松和油松林地。松茸在日本、欧洲享有高声誉,被视为食用菌中的珍宝,被为“蘑菇之王”。在古代日本,松茸是老百姓向贵族和天皇进贡的珍品之一,有“海里的鲱鱼籽,陆地上的松茸”的说法。在云南丽江纳西族地区,松茸也是婚宴上的珍贵菜肴之一。
青头菌主要生长在树林中的草丛中,每年6~9月出茹。刚出土时有点像球形,以后逐渐展开呈扁圆形。菌帽质地坚固,呈青绿色和白色混合状。菌肉色白质嫩,香气芬芳,含蛋白质、钙、磷、铁、硫、胺素等多种营养成分。青头菌含有蛋白质、碳水化合物、钙、磷、铁、维生素B2等营养成分。
一般人都适合食用,尤其适合有眼疾、肝火盛、忧郁症、痴呆症患者食用。
气味甘甜,微酸,无*;主治眼目不明,能泻肝经之火,散热舒气,妇人气郁,服之最良。对急躁、忧虑、抑郁、痴呆症等病症有很好的抑制作用。
牛肝菌(又称“羊肝菌”)类,是牛肝菌科和松塔牛肝菌科等真菌的统称,其中除少数品种有*或味苦而不能食用外,大部分品种均可食用。云南省牛肝菌类资源丰富,主要有白、*、黑、红牛肝菌。白牛肝菌,又称美味牛肝菌,生长于海拔九百米至二千二百米之间的松栎混交林中,或砍伐不久的林缘地带,生长期为每年五月底至十月中,雨后天晴时生长较多,易于采收。白牛肝菌味道鲜美,营养丰富。云南省各族群众采集鲜菌烹调食用。西欧各国也有食用白牛肝菌的习惯,除新鲜的作菜外,大部分切片干燥,加工成各种小包装,用来配制汤料或做成酱油浸膏,也有制成盐腌品食用。云南省从一九七三年起出口白牛肝菌,销往西欧。*、黑、红牛肝菌与白牛肝菌同科,食用方法相同,味道近似。
四、食用野生菌应该注意什么?
吃野生菌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1、不要采自己不熟悉的菌类,尤其是颜色鲜艳的菌子。食用野生菌不要杂,最好每次食用一种野生菌。
2、采来的野生菌不要全放在一起炒,因为种类不同的野生菌混炒容易发生化学反应,没*的菌子也变成有*的了。加工的时候一定要小心,像食用牛肝菌,最好的办法就是先煮熟一下,把*性减低,以减少中*发生的可能性。
3、去市场买菌时,最好买曾吃过的,没发生任何危险的菌子,买来后应炒熟炒透后再吃。
4、吃菌时不要喝酒。有的野生菌虽然无*,但含有的某些成分会与酒中所含的乙醇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素引起中*,因此,食用野生菌时最好不要饮酒。
5、吃完菌后如感不适,有恶心、头晕、呕吐、看东西不明或幻视、幻医院治疗,万一来不及就医,应立即采用简易的方法和容易找到的药物,进行催吐、洗胃、导泻或灌肠等处理,尽快排除体内尚未被吸收的残菌或减缓有*物质的吸收,从而减轻中*程度,防止病情加重。经过这些处理后,医院诊治。
总结:吃菌要三熟,要对菌子熟,要炒熟,医院的路要熟。
转载请注明:http://www.dianmandm.com/mdms/128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