酱油

漫谈竹的品格和用途


竹,“梅兰竹菊”四君子之一。

竹的生命力顽强,在霜雪中能生长,对土质要求也不高,有较强的适应能力,不管是自然环境的山峰山谷丛林,还是人们日常生活居住的环境里,随处可见,普遍存在。虽只是普通植物,但它具有属于它的特点品性,而且用途广泛而深受人们的喜爱。

竹四季青翠,象征青春蓬勃生机,耐老长寿。竹节一节一节外露,代表着高风亮节。竹中空,又代表虚怀若谷。竹挺直有柔韧性,象征正直清高,刚柔并济。自古以来深受人品高洁的文人墨客雅士的赞许和喜爱,或作画或写诗词吟咏或幽居竹林或归隐江湖中的竹海。著名的有三国魏晋竹林七贤隐士。唐代王维著《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宋代苏轼著《于潜僧绿筠轩》:“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旁人笑此言,似高还似痴。若对此君仍大嚼,世间哪有扬州鹤?”。唐代白居易的《咏竹》:“不用裁为鸣凤管,不须截作钓鱼竿。千花百草凋零后,留向纷纷雪里看。”。清代郑板桥著《竹石》:“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西南北风。”

竹林

竹的笋,一般春天夏季破土而出,是可以做很多品种美味佳肴的食材。成竹,可以用来加工编织成各种器物,既可作容器也具有艺术美感,还可用来搭建竹楼等建筑,还可以用来做成引水的管道,竹制的水轮车,在古代古人还充分把竹用在了大型水利工程上,比如闻名世界的大禹治水时造的四川都江堰水利工程,就巧妙地使用到了竹,这一水利工程历经千百年还健在,至今仍然造福着成都平原的人们。竹还可用作造纸的原料。还可作美化庭院的绿植。现代还可用来加工成竹炭纤维,做衣服的原料,净化空气的原料。

竹一身是宝。

竹笋可做菜肴,竹叶可供绿化观赏,也可作中药材,《神农本草经》曰:“竹叶,味苦平。主咳逆上气,溢筋恶疡,杀小虫。”,入心经,胃经,具有清火止渴,渗湿利尿,抗肿瘤的作用,适宜心火亢盛、湿气重者,可煮粥煲汤食用,不宜与油腻食物一起食用,孕妇、肾亏尿频者不宜服用。

竹叶

竹根,可以做根雕工艺品,也可入中药材,《神农本草经》曰:“根,作汤,益气止渴,补虚下气。”性味苦寒,入肺经,肝经,具有清热解*、化痰止咳、祛风除湿的功效,用于治疗肺热咳嗽、风湿性关节炎、火眼、疮疡、*疸等疾病,煮水喝,体寒者不宜内服。

竹的茎秆中间层呈丝状的纤维可刮下来用作中药材竹茹,性味甘微寒,入肺经,胃经,胆经,具有清热化痰,除烦止呕,安胎凉血的功效,用于治疗肺热引起的痰热咳嗽,胆火挟痰,中风痰迷,胃热、烦热呕吐,心烦不宁,失眠多梦,胎动不安等疾病,可熬粥服用,不宜与猪肉同食,寒痰咳嗽,胃寒脾虚者不宜服用。

竹汁,又名竹沥,是从竹子里烧制出来的汁水,是经过竹体过滤净化活化后的天然生命水,据《本草纲目》记载:竹沥,味甘,微寒;无*,具有镇静、解热、生津、镇咳、利尿、醒酒等功效,李时珍在《本草纲目》里将其列为天水,具有神奇功效,誉之为“神水”。《神农本草经》曰:“汁,主风痉。”入心经,胃经,肝经,肺经,用于治疗痰热引起的恶心呕吐,妊娠剧吐,小儿痰热惊风抽搐,胃火牙痛,口舌生疮,痰热中风,心火旺心烦失眠,癫痫等疾病,辅助改善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可缓解年轻人易上火,热*甚引起的口臭、口腔溃疡、青春痘等。可作饮品内服,也可煮粥服用,体寒脾虚者不宜服用。

除此之外,竹汁,还可作天然养生饮品,暑热天气,饮竹汁可解暑热,药食两用。

竹米,竹子开花以后结的像米一样的果实,是竹子重生的种子,也可食用,也有优良功效,更为稀少。《神农本草经》曰:“实,通神明,轻身益气。”

《神农本草经》有关竹不同部位药用记载


转载请注明:http://www.dianmandm.com/mdfz/11993.html


冀ICP备2021024884号-8
当前时间: